金口街蔬菜专业合作社制胜“三板斧”:科技、信息、坚持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以金水河入长江口得名,有水陆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出于农户意愿及政府的引导,金口街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村民、社员的辛勤劳动,加上金口本身的自然地理优势,优秀合作社层出不穷。下面以紫金、乡城以及定发三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揭示这些优秀合作社的成功秘诀。
       一、紫金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型技术,脚踏实地搞种植
       作为金口街颇具代表性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紫金蔬菜专业合作社凭借速生叶菜杀出重围,成为江夏区现代科技农业的一匹黑马。据该社负责人彭传红介绍,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已齐聚30家农户,共60人。基地以需求量大、周期短、市场行情稳定、种植成本低廉的速生叶菜为主,日产蔬菜7.5~10吨,平均每天上市6~7个蔬菜品种,平均批发价4元/kg。
       该社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三点:
       1.改传统的水肥施给方法,运用新型水肥一体化设施针对土壤所缺的具体养分“对症下药”,实现了肥料的精准供给,大大减少了肥料的浪费。
       2.开发蔬菜条码溯源系统,使每一棵蔬菜都拥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市民通过手机扫描,即可了解和监督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安全信息。到2015年年底,更加安全可靠的可视化溯源系统将开启合作社蔬菜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网上视频监控,实现源头跟踪以及供应链的完全透明化,从根本上树立市民对蔬菜质量的信心。
       3.种植的蔬菜品质绝佳。
       二、乡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坚持实地调研,敏锐嗅觉抓商机
       与许多成功的合作社一样,乡城蔬菜专业合作社也有着一段曲折的创业经历。合作社负责人熊慧平曾经辗转多地寻找销售点,遭遇多次碰壁和亏损之后,最终以洪山菜薹打开了广东市场。目前,乡城合作社在广东深圳和温州等地建立了固定的市场销售点,生意也日渐平稳。全社共46.69hm2地,不仅收购,还自产自销,每年利润一般有200万元。
       在发展的道路上,乡城合作社一直紧跟市场的需求走向,无论是销售点的选择还是蔬菜品种的选定都是市场说了算。
熊慧平表示,如要获知精准信息,一定要收集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所以,乡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各销售点均派有专门的驻市场调查员,定期反馈市场动向。像菜薹等蔬菜品种都是由市场确定,哪种好就种哪种。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他们种植的蔬菜品种得到市场的认可。
       目前,乡城合作社已经注册了自己的蔬菜品牌——金口牌,希望用品牌发展之路走出更宽广的市场。
       三、定发蔬菜专业合作社:散户抱团发展,信息跟进赢市场
       定发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是由当地村民种植散户抱团合作而成。该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散户种植在销售渠道上没有选择权和话语权的问题,提高了当地种植的经济附加值和农户的收入。
       开始时也有村民对合作社发展存有疑虑,然而这并没有难倒负责人陈定发,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村民的思想问题,思想不解放,胆子小”。万事开头难,农民对是否加入合作社犹豫不决,陈定发决定做出更多成绩来打消他们的顾虑。
       经过不断努力和对外合作,社员人数翻番,大家的收入也明显提高,667m2年均收入由原来3000~4000元提升到如今的2万元。目前合作社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社员75户,种植面积46.69hm2,占整个村蔬菜种植面积的一半。
       他们的制胜之道则是市场动态的随时掌控。定发合作社的7位办公人员每月都会前往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各类蔬菜的销售价格、供需情况,以及畅销、质量和品质俱佳的蔬菜品种。
      同时,定发合作社设有1名信息收集专员,对合作社的蔬菜品种和产量等数据进行统计,与白沙洲批发市场的供求信息相对接。在线上他们会通过电话、QQ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随时交流、反馈市场的销售动态。
       定发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批发市场和农户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和销售的桥梁.实现了田间与市场的无缝对接,防止了“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问题的发生。


〔出处〕 摘自《长江蔬菜·上半月技术版》2015.8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