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实践方法论——以沈阳市图书馆为例


李雪垠  宋晓丹

    

    
   

地方文献是地方政治、经济生活的客观体现,是一个地区文化内涵的彰显。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文献建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只有收藏达到一定规模、质量时,才会显现其重要价值。但是地方文献因其本质决定了其采选、咨询乃至开发利用的难度。本文就沈阳市图书馆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方式方法加以总结梳理,就此成文,希望能够对提升地方文献工作建设水平和促进公共图书馆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 多种举措构建地方文献体系


1.1争取政府支持


沈阳市图书馆历来重视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于20世纪80年代就取得市政府对地方文献工作的政策支持,由市政府下发的红头文件《印发〈沈阳市地方文献样本缴送办法〉的通知(沈政办发【198824号)》在全市范围内促进地方文献的征集、呈缴工作。近几年来,借助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契机,更加注重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积极寻求各级领导对地方文献工作的支持,连续两任市长都做出批示,要求各部门在制定各类法规规章时,同时要抄送该馆进行备案。


1.2 完善规范制度体系


为保障地方文献工作规范开展,该馆坚持以制度建设促工作水平提升。先后制定了《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地方文献采选要求》、《地方文献政府采购细则》等多项规章制度,对文献采集的目录、方向、要求、方式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还对递送和征集的单位和个人都进行记载,列入“沈阳市地方文献作者名录”,详细列出单位名称及个人信息,并制作荣誉证书,既避免了重采或漏采,也有利于调动递送和征集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


1.3 成立地方文献专职部门


为使地方文献工作规范开展,2008年,该馆就在信息咨询部专门成立地方文献3人小组,负责从事地方文献工作。2011年4月,为进一步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建设,又专门成立了地方文献部,该部门成员全部为副研究馆员以上职称,都具有多年地方文献工作经验。


1.4淘宝式的采购征集方式


新书:购;旧书:补;重要文献特事特办。


1)捕捉书目信息


注重收集各种新书目的出版信息,书目上能选购的就正常购入。馆藏的文献定期检查,复本、丛书出现缺损等情况时及时补充。


2)“ 地毯式”搜集


地方文献采访人员除通过正规书店和出版社采集文献,还主动到各政府工作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搜集各种文献。另外,还经常走访于个体书摊和个人收藏家,收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这些年,作者和同事一道走访了书市、古旧物市场以及个人收藏家300余家,采集符合该馆地方文献藏书体系的文献 1000余册。


3)开展协作搜集


注重加大与友邻兄弟单位的沟通协作,搜集重点文献。近年来,该馆多次派专人赴国家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辽宁省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等处寻找属于该馆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具有特色的缺藏的书刊,缩微复印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料。


4)采访搜集口述资料


通过对一些驻地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名人进行访谈,记录反映沈阳市地域特色的文献。2007年,在沈阳市百年馆庆之前,作者先后采访了32位专家。像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通过文字和录音的形式,存记这些老专家、老馆长的口述内容,录制采集第一手资料50余万字,为馆史存留一笔珍贵的财富。2014年在地方文献部设2名专职人员,配备专业的设备,与省市文联合作开发口述史。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梯次配备,优化结构


该馆在地方文献工作队伍建设上,始终着眼长远,队伍结构注重梯次配备,在从采到咨到开发一条龙的工作实践中,注重老中青结合,帮带结对,手把手教,面对面讲,在任务实践中锻炼使年轻同志日渐成熟,形成良好的工作链。


 注重培训,提升素质


该馆坚持着眼工作需求,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提升地方文献人员业务素质技能。在抓实业务学习、岗位锻炼等自训的同时积极借助外部资源,通过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方式,推动地方文献人员队伍建设。近几年,先后选送了地方文献人员30余人次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地方文献专业委员会、万方方志库、省科技情报所等专业机构、科研院所等各类专业培训、业务交流,更新队伍知识结构,提升人员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推动地方文献采访工作持续发展。


 特色服务,彰显地方文献的魅力


文献的采集和利用是图书馆工作的两大部分。随着地方文献馆藏量的增加,该馆加大了对文献的利用开发力度,收到良好效果。


2.1 丰富服务模式,举办地方文献展览


2008年9月,在该馆百年华诞之际举行的系列庆祝活动中,推出了以辽沈地区有代表性的各界名家的著作、书画作品为内容的 名家作品展”活动,共展出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充闾、李松涛等41位名家的648册作品。为提升展览的文化品位和真实性,展览内容选取的是带有作者签名或赠送该馆字样的代表作。展览吸引了大量的读者,第一个星期平均每天300余人来参观。该展览已经连续举办了5年,成为该馆精品展览和沈阳地区文化精品沙龙,为图书馆建设发挥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2.2 与平面媒体合作,扩大影响力


充分利用报刊等平面媒体发行范围广、发行量大的优势,通过合作进行专题开发的形式,扩大影响力。近几年,该馆先后与《沈阳晚报》、《时代商报》、《今日辽宁》等媒体进行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谍战烟云》、《非物质文化遗产》、《盛京八景》等专题开发,发表了文章30余万字,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文献工作的建设,扩大了该馆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另外,还通过馆刊进行宣传。该馆馆刊发行范围包含国内14家副省级市公共图书馆、省内的13家市级馆,以及沈阳市的各区县图书馆等,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自2008年馆刊创办以来,该馆就在馆刊上开辟了《沈阳名家访谈录》、《馆史》、《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沈城旧事》等4个专栏,截至2014年6月份,已连续刊登了88篇。


2.3 馆藏地方文献全文数字化


将馆藏的地方文献进行全文数字化是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2009年该馆与数据公司合作,耗时半年,对地方文献实行了全文数字化,并免费提供文献在线浏览软件的安装使用和调试工作。在该馆网站上即可直接点击《市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库》在线查询检索阅览文献的全部内容。


2.4 加强地方文献专家级馆员建设


专家级的馆员具体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也具有名人效应。该馆的研究员李东红在沈阳地区地方文献的开发和民俗风俗研究等方面都具有较深造诣。2008年,她借助迎奥运时机,带领团队进行大量的史料发掘工作,编撰了《沈阳与奥运》一书,向广大市民展示沈阳百年体育历程。该书于奥运会前夕,由市委宣传部出版发行。 201112月,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李人毅绘制、李东红撰文的  李人毅辛亥人物画集》一书,李东红应邀参加在广东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讨活动。


2.5 整合力量集体开发


该馆对一些大的课题,注重整合力量进行集体攻关。如在开展 《沈阳市图书馆馆史》、《百年记忆》、《沈阳地区地文献文献总览(续编)》、《沈阳人物资料索引》等课题中,每次参与开发人数都在40余人左右。同时,又积极鼓励馆员进行三五个人课题小组和个人等小课题开发。如目前,作者本人在参与馆内大项课题开发的同时,又与其他同事一起进行《如何弘扬地域文化》的研讨。


2.6 深化服务,服务成果硕果累累


为书找到合适的读者,为读者找到合适的书,这最能体现咨询人员的价值所在。所以,在地方文献咨询服务工作中,该馆始终要求馆员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准确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查找到想要的文献。如,辽沈地区名作家耿瑛老先生一直致力于“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大鼓”研究,在其在编撰出版“《东北大鼓漫谈》、《东北大鼓传统曲目大全》等书过程中,该馆地方文献人员针对他年龄大、到馆查找资料不便的情况,每次都将他所需资料复印后送到家中,还及时电话核对所查资料的准确性。2006年,温志为编写《奉天落子明星》,来该馆查找资料。该馆地方文献人员不怕麻烦,从百余种图书和数据库中,为其找到了大量价值很高的珍贵资料。正是有了这些翔实丰富的资料,《奉天落子明星》如期出版,并搬上了舞台,于20081025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地方戏之窗》播出。


2.7 推进名家作品数据库的建设,签约版权


建设沈阳地区名家作品数据库旨在弘扬沈阳文化,展示沈阳地方作家的文学成就。读者可以借此深入了解沈阳文学的全貌,开展对沈阳地方作家作品的研究,领略沈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韵味。多年来,该馆一直酝酿建设沈阳地区名家作品数据库。目前,该馆先后与各界名家签约了102部文学作品和69幅摄影绘画作品。


 其他兄弟馆的特色范例


3.1 首都图书馆—— “北京记忆”网站


首都图书馆在地方文献上下功夫,将特色馆藏做得非常有特色,尤其是“北京记忆”网站。该网站是首都图书馆在“数字北京”大背景下创建的新的文化服务品牌。于2003年初启动,目前“北京记忆”已完成以经典文献为主的《北京文汇》、以老照片为主的《旧京图典》、以金石拓片为主的《燕都金石》、以历史地图为主的《京城舆图》、以报刊资料为主《昨日报章》、以音视频文献为主的《京华舞台》、以老戏单子为主的《旧京戏报》、以普及地域文化为目的的《乡土课堂》等内容版块建设。该网站的主旨就是通过适用的技术手段保护北京文献遗产,使这些文献遗产能够为国际的广大公众所利用,并在全世界范围提高人们对地方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些具有世界意义的地方文献的认识;面向世界宣传北京悠久灿烂的文化,通过最具象的乡土教育,达成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目前,该网站已建成为一个近百年馆藏为依托的北京历史文化资源性网站,是集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文化性网站,成了首都图书馆乃至北京的名片。


3.2 南京图书馆——江苏地方网络资源典藏


南京图书馆通过对网络上有关江苏各地、分布世界各地江苏人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分类、保存和利用,并在信息采集的具体实践中,初步总结出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广泛性等原则。其中,权威性是指主要采集对象以党、政府、行业管理机构、重要科研学术团体的门户网站为主;科学性是指选择有一定内容质量保证的网络信息,数据有链接性、保存性、研究性等特点,信息利用价值较高;系统性,则确保采集的信息资源之间存在系统关联,在全面采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热点;广泛性,主要是指基于信息受众的分布广、基数大,典藏的各类地方信息资源能够及时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查询需求。

〔出处〕 图书情报论坛 2015年第1期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