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与保护


周军

    

    
   

地方文献是西部地区以任何载体形式记录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宗教、民族、历史、科学等方面知识信息的文献。凡是记录有关某种知识信息的文献均可视为西部地方文献。西部地方文献内容丰富,涉及学科范围广泛,形式多种多样。西部地方文献的资料性特征反映了该文献的内容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民族居住地域的自然地理资料。二是该民族生产与经济的资料。三是该民族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与政治的沿革、人口变迁、人物等资料。四是该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和矛盾的问题的资料。五是文化类的资料,包括语言、风俗、宗教、礼仪、文物、诗文、戏曲等。六是无文字民族的有资料性特征的“口碑文献”。


西部地方文献的类型和特点


1.1 口头文献。历史上一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能靠口授的方式代代传承。即使是一些有文字民族,也有相当部分的文化采用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由于这种传承方式没有具体的物质载体,故称之为口头文献。口头文献在少数民族、尤其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中相当普遍,不少有关民族的起源、迁徙、社会变迁、对自然的认识以及信仰、宗教、习俗等文化事项都通过口头文献得以传承。其形式通常有神话、传说、寓言、民歌、民谣、舞蹈等,是了解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1.2 刻画文献。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过采用一些具有独特意义的刻画符号记录和传承文化的时期。较口头文化而言,刻画文献具有具体的物质载体,如木刻、竹刻、石刻、碑刻、雕塑、青铜图案、铭文、岩画等。


1.3 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这类文献在整个西部民族文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记录和传递民族文化的载体,这部分文献的价值尤为突出。我国20 多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例如白族民间使用古白文,有很多佛经、碑刻、祭文、白族民歌、大本曲、本子曲,是用古白文记录的。


1.4 用汉文字记载的文献。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历史上汉文字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字,它直接或间接地被用来记录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文献资料。如《史记》、《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清史稿》、《蛮书》、《南诏备考》、《南诏野史》等,记载了大理地区的白族、彝族、回族、汉族的历史文化。


收集西部地方文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要取得当地各级领导的重视。领导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起着决策、组织和统筹的作用。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取得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和有关人员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2.2 加大经费投入,争取专项经费。建设民族文化强州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持,需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支持,需要各级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大理州图书馆每年积极申请专项经费,在图书采购经费中,每年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收集地方文献,加大集藏地方文献的力度。


2.3 西部地区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与管理。


2.3.1 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第一,在图书馆内部,从领导班子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地方文献工作,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地方文献工作对地方经济建设的影响及作用。尤其是在进入21 世纪的今天,地方文献工作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从而使图书馆事业建设更具特色,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以人为本,配备事业心强、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领导应为他们的业务学习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地方文献所涉及的各种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钻研业务,尽职尽责,发挥每一个人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地方文献工作中去。


2.3.2 图书馆员素质的管理。就地方文献工作主体而言,管理是前提,服务是目的。地方文献部门的工作是由多人合作共同完成的,又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工作,必须使工作条理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这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措施来贯彻落实,通过长远计划和严密制度来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应该逐步建立地方文献征集管理、地方文献资源管理、地方文献开发管理、书目数据库管理、开发人员的管理系统,同时配备必要的检查和评估措施来完善管理机制,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得当、监控有力,使地方文献工作得到合理配置和有序展开。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作用。


西部地方文献的收集与保护


3.1 收集地方文献,有的可以采用捐赠文献的方式;有的采用购买文献的方式;有的地方文献,可以采用复制、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收集。


3.2 地方文献要从社会各界人士中征集,从各行各业中征集。


3.2.1 上门到机关事业单位征集。如征集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版印刷的史料、志书、会议文集、统计资料、目录、索引、汇编等。


3.2.2 深入民间,从民间的收藏中征集。2012 年,大理州图书馆由馆领导带队,深入南涧、巍山、剑川、洱源、鹤庆、大理等县(市),经调查了解、宣传动员后,收集了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实物资料200 多件(份),并为10 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拍摄了影像资料。其中,所收集的剑川白族木雕和石雕、鹤庆白族银器和瓦猫、大理白族扎染和刺绣、洱源凤羽砚台、南涧彝族剪纸、巍山木雕等既具有实物资料价值,又有收藏和研究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州图书馆在南诏大理研究文献资料中心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实物资料库。2013 年和2014 年,大理州图书馆进一步加大收集地方文献的力度,继续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充实了本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料库,努力建成较为完整、规范的收藏陈列体系,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与申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3.2.3 收集整理民间口头传说故事、民间文艺作品。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丰富多样,体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当地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礼仪、居住、饮食、婚姻、丧葬、禁忌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民歌、民谣、戏曲、谚语、歇后语、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口头作品,还有书面的唱本和绘画、剪纸等,还有木雕、石刻、金属制品等。


3.2.4 从汉族古文献中收集、整理地方文献资料。如《蛮书》、《南诏备考》、《南诏野史》、《白国因由》、[明]《嘉靖大理府志》、[清]《康熙蒙化府志》、[清]《雍正宾川州志》、[民国]《鹤庆县志》等汉文典籍中记载了南诏大理的历史文化,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有关部门积极收集整理地方文献,将上述史籍编印出版。


3.2.5 加强网上资源利用,重视网上资源采集。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下,拓宽地方文献的来源。去伪存真,明确重点采集什么,并对网上资源按学科分类标准来梳理,使之有序化,便于读者查询和利用。


加强西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措施


建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共建共享是保护地方文献的需要。许多地方文献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民间口头文献、实物文献,失传就无法挽回。通过建立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体系,在地方文献的征集和利用上,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有利于抢救某些随时可能消亡的地方文献。


4.1 确定地方文献资源的整体布局规划。大理州图书馆在建立数据库之前,积极主动地与云南省图书馆、本地区地方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制定了长远的地方文献资源布局实方案,确定了地方文献资源布局的原则、目标、模式、组织体系和实施步骤。通过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实践活动,使同系统和同地区之间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藏和分布形成统一的、协调优化的整体。


4.2 集中优势编目,实现馆藏共知。实现馆藏共知是为了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馆藏共知的主要方式是联机编目。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条件为图书情报单位提供了联机联合编目的大好环境。因此,统一地方文献编目,统一MARC 格式,统一著录标准,实现各种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联合联机编目,使各图书馆和读者在网上就能获知各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情况。提高编目工作效率和书目数据质量,实现书目资源的共享。


4.3 搞好数据库建设。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对新入藏的地方文献进行计算机编目,对原有的馆藏地方文献进行回溯建库。南诏大理研究文献资料中心的馆藏具有地方特色,本馆选择利用率高,有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献,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各种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现在已经建立了大理州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书目提要数据库、馆藏南诏大理研究论文篇目数据库、南诏大理古籍文献全文数据库等。例如,2012 年以来,我们大理州图书馆与大理学院图书馆合作,开展馆藏南诏大理古籍、地方文献的全文数字化制作,现已完成115 种、395 册古籍的数字化制作。我们馆建立的数据库,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包括文献著录、文献标引(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机读格式的标准化及编目工作规范化控制等。在建库前,已经对数据库结构、录入数据格式和字段的定义给予规范化界定,并保持连续性和全面性,使其符合图书馆网络建设发展的要求。


4.4 建设地方文献联合查目中心,进行地方文献电子资源和网上资源的导航。在做到地方文献数据和回溯数据完整准确的前提下,提供网上远程查询,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设地方文献资源联合目录。通过统一的平台,设置集中型的地方文献书目查询系统。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本馆或其他的网站,进行地方文献电子资源和网上资源的导航,开展全方位的查询服务。


4.5 开展网上共享、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由于地方文献与地方社会活动和经济建设联系紧密,加之地方文献的地域性特点和史料价值,仅靠本地区图书馆之间的共享是满足不了社会需要的。还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珍贵的地方文献往往保存在异地,馆际互借是实现馆藏地方文献共享的方式之一。地方文献的互借和传递应打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和系统限制,参照CALIS 和其他地区的有关操作方式,制定馆际互借的信息系统,缩短馆际互借的时间,减少借阅环节,通过E-mailFTPFAX、直递、邮寄等多种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任瑞羾《少数民族文献价值体现及其资源建设》,《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 年第


李群《图书馆发展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年出版。

〔出处〕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