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方文献征集的路径——以苍梧县图书馆为例


梁炎新

    

    
   

    苍梧县图书馆成立于 1962 年,至 1994 年入藏的地方文献不足400 册。针对这种情况,县图书馆领导班子就如何做好地方文献工作展开了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反思,采取了多项措施,不断加大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领导、认识、宣传、征集和加工整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 2014 年地方文献入藏量增加到 1974 册。现就苍梧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的路径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分析问题,提高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


         地方文献工作,从表面上看,是一件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从一本一本书慢慢积累的工作。因此,很容易使地方文献工作处于被冷落的困境,重视不够。1995年,县图书馆领导班子深入分析和查找了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地方文献工作的作用、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责任心,守株待兔,不主动去收集,只等别人送来,有依赖思想;二是对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宣传不够,地方文献工作没有得到社会上的广泛支持和理解;三是对地方文献工作所需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四是对地方文献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沒章可循,责任不清。通过自查原因,找出不足,全馆上下提高了认识,增強了搞好地方文献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领导重视,是抓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关键


          图书馆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地方文献工作在县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图书馆不但要有自己的馆藏特色,而且搞好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对这项工作听之任之不作为,是领导的失职。领导必须亲自抓或重视这项光荣而平凡的工作。该县图书馆领导子着重做了如下方面的工作:


         (1) 把地方文献工作列为重要的业务工作之一,实行经费投入优先、采购优先、工作优先,凡涉及地方文献工作的一律实行绿色通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读者借阅地方文献从 1995 年起一直实行免费服务。还专门设立了地方文献室,把地方文献从书架中统一搬入玻璃专柜,重点保护,并设立地方文献书目,方便读者检索利用。


         (2) 毎年制订地方文献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常抓不懈,保持工作的经常性,连续性,防止一阵风的工作态度,扎实有序、深入细致地搞好地方文献工作。


         (3) 作为单位领导外出联系工作多、社交活动多、出差多、接触各阶层人物多,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开展见缝插针式的征集活动。 1996——2000年,笔者的足迹跑遍了县城大小机关事业单位,每到一处,都是一次“寻宝”的机会。例如,在一个单位里发现有一幅50 年代出版的《苍梧县地图》,通过苦口婆心做宣传工作,该单位最终同意将这幅珍贵的地图送给县图书馆,成为全县现存唯一的 50 年代县行政区域地图1998 年,笔者到桂林图书馆开会二天,抓住这个机会,在桂林新华书店发现了有苍梧名人、原国民党上将李


品仙传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这意外的发现,却是填补了我馆李品仙资料的空白。一年后,笔者去拜访一位已退休的县政协副主席,又惊喜地发现了他珍藏有一本 1974 年台湾版《李品仙八秩寿庆》纪念画册,又通过给他做宣传工作,他忍痛割爱把书送给了县图书馆。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领导通过亲力亲为,这对促进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向全国苍梧人士发出征集个人作品函


         1995 年,通过进行调查采访,搜集到100 多位全国各地的苍梧人士的通讯地址,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发去《征集函》,征集个人著作作品,还通过《梧州日报》、《苍梧报》、苍梧电视台登播征集广告信息。此举很快就得到各地苍梧籍作者热烈响应,纷纷寄来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中梧州市志办原主任陈金源一人就捐赠了个人著作及地方文献26 56 册;广西社会科学院廖子良捐赠了个人著作10 多册。此次活动获得良好的效果。


          主动上门征集地方文献


         征集地方文献要积极主动。有很多单位和作者因对地方文献征集认识不足,他们很少会主动把地方文献送上门来,只有主动上门服务,甚至要登门磨几番唇舌才肯相送。实行定期上门征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一些重点联系单位,如县政协、县人大、县委宣传部、县志办等部门,定期上门,建立了良好而长期的文献缴送关系。每逢到外地出差,也注意挤出时间,走访苍梧老乡开展征集。1998 11 月,通过馆藏的《广州苍梧同乡会名录》所提供的地址和人物,专程派人在广州跑了四天时间,走街串户征集,广州老乡看到家乡图书馆派人老远上门征集文献,非常感动,很乐意捐出自己的著作。还出现了曾任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刘恒之夫妻及儿子三人均有个人著作相赠的感人场面。有一位广州老乡捐赠了自已珍藏的一本描写家乡名人李济深的图书《儒将传奇》,他说,这本书保存在家乡图书馆更需要,更合适。这次广州之行共收到42 册地方文献。


          与地方作者广交朋友,相互支持


         随着社会文化不断进步与发展,很多集体和个人涌现了出书热,有的作者甚至是笔耕不缀,出书不止。这些作者大多都是图书馆的重点读者,经常来图书馆借书、咨询和查阅书刊资料,他们的阅读需求我们都是有求必应,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把他们作为朋友,专门建立了地方作者联系档案,经常保持交流,在适当时候,邀请他们参加读者座谈会,为做好地方文献工作出谋划策。县里有很多作者出书,都主动求助于图书馆工作者。近十年来,县图书馆有三位老馆员,分别帮助单位和个人出版的40 多种地方文献写序、编辑、审稿、设计封面等,为作者们排忧解难。形成了图书馆与地方作者相互支持的良好传统。仅2014 年全县就有10 多人出版了个人著作,每人都主动向县图书馆缴送册以上。


         到网上搜集地方文献,真有意外收获


         现在网上的商品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有很多古旧新书都可以轻松购到。你费九牛二虎之力买不到的文献资料,通过鼠标一点,就有可能给你带来惊喜。例如,在2006 年,就发现民革苍梧县委存有一本大型画册《李济深画传》,这是一本李济深图片资料大全,曾多次动员县民革领导将该书送给县图书馆都被婉言谢绝。多年过去,县图书馆都未能购得此书,至201311月,试着按书名在网上搜集,结果真有,还购得册,还发现有《我的父亲李济深》 、《毛泽东与李济深》、《李济深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爱国名将李济深》、《蒋介石与李济深》、《李济深与苍梧故居》、《廉州府志苍梧志》、《苍梧总督军门志》等一批重要的地方文献。因此说,网购也是收集地方文献的一条好路径。


          县图书馆馆员也成为地方文献编著的一大亮点


          图书馆工作者座拥书城,长期从事图书馆管理,得天独厚,受益匪浅。通过对各种书本知识的阅读、学习和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特别是对文献编著有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县图书馆有三位老馆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进行地方文献的编著,为地方文献的传播、继承、加工整理和保存作出了努力。三位老馆员在近十年来所编著并送县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情况见表1


          上述三位老馆员还兼任了其他很多地方文献的编辑工作,不作一一列举,他们的敬业精神充分体现了对地方文献工作挚着的爱,也体现了图书馆员在地方文献工作中是大有作为的。


         明确重点,重要地方历史人物作重点征集


         地方的重要历史人物在本地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比较多。县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中,明确重点,特别注重对重要历史人物文献资料作重点、全面和长期跟踪收集。如苍梧县的李济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重要的中国历史政治人物,与他有关的文献资料县图书馆收藏比较完整,共有相关图书19 53 册。李济深的儿子、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遇害事件发生后,全国报刋都以大量的篇幅登载了报道和悼念文章,县图书馆迅速启动了资料搜集行动,专门加工编制了《李沛瑶资料专辑》、《李沛瑶资料目录》。又如,苍梧的英雄人物、武警江门市支队原副政委邵荣雁,在1989 年一次抗洪抢险中为救落水战士英勇牺牲后,由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签署命令,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舍己救人好干部” 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广泛报道。县图书馆又立即展开专题资料的跟踪收集,并拨出经费次专程赴江门市武警支队、广东省武警总队收集资料,共收集到资料40 多篇,图书60 多册。这些地方重要人物的文献资料,是构建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实际,开展地方文献宣传


         社会上对地方文献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不够,这是普遍现象。图书馆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宣传地方文献,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地方文献工作的良好氛围。县图书馆根据本馆实际,积极开展地方文献宣传,有关宣传活动情况见表2


          通过将地方文献与家乡的读者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读者们大饱眼福,一睹家乡文化和文化精英们的风采,地方文献意识深入人心,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有的作者是参加了宣传活动后主动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图书馆,有的作者产生了我也要出书的冲动。有的一家三代老少前来观展的场面也数不胜数,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教育作用。宣传活动也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

〔出处〕 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5年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二)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