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粮大省的实践经验


    

    
   
   一、河南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
       (一)科学规划,强化项目的可操作。一是
坚持规划的科学性。按标准农田选址规定,在湿地、草地、林地、25度以上坡耕地、重金属严重污染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围湖造田、填海造田区,不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可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宣传到位,把群众意愿融入整体规划,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根据群众需要确定项目建设内容。二是注重规划的实用性。结合管护需要,在项目设置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改,使项目更节约资金,更经久耐用,更容易管理,更易发挥效益。三是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具体操作过程中,依据季节变化,把打井、埋管、平地、植树等项目分成四大块,任务明确,重点突出。
       (二)强化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标准。一是严格执行项目计划。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计划和审定的初稿方案组织项目和使用管理资金,不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资金用途。确需变更项目计划,严格履行有关程序。二是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标准具有综合性、先进性、示范性、展示性,要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农发机构制定的建设标准,从严掌握,不能降低,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三是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政策。认真执行资金配套政策,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认真执行“三专”管理政策,严格做到“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严禁挪用开发资金。四是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执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严禁侵占和套取项目资金,认真做好县级财政报账制工作。实行项目建设公示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内容、目标等向社会、向项目区群众进行公示,提高他们对开发工作的认识。实行工程物资招投标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年度财政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标,同时实行工程监理制,对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统一组织监理。
       (三)突出实效,加强管护。一是明晰产权。探索推行拍卖制、承包制、租赁制、协会制、业主制等管护形式,实现权、责结合,效益与公益相互链接,明确产权主体、受益主体和管护主体,努力做到不打无主井,不修无主桥,不栽无主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公示牌、工程标志,由镇政府直接负责;建设在各村的井、桥、涵、路、地埋线、喷灌、变压器等公益设施,建成后使用和维修归项目区各村,也可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村民委员会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并征求受益农民代表同意的前提下,通过承包、拍卖、业主负责制等多种方式落实工程管护主体。二是加强管护。为确保项目区内的工程正常运行,发挥最大效益,建成以后管护是关键。在工程建设阶段,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将工程进行移交,落实管护主体,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和规章制度。对已明确归属个人管理的提水机具、喷灌设施、树木等工程,管护和维修由受益农户负责。三是确保实效。通过以上措施,使项目区所有道路变通、变宽、变好,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二、黑龙江省抚远市通江乡政府
       玖成高效合作联社秉承“选好种、卖好粮、生产中国粮食、打造中国饭碗”的经营理念,努力实现“科技+仓储+服务+特色+加工+品牌”的大型合作联社。
       (一)增强产业投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带动成效显著。通过采取“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取长补短,形成合力,运用先进的催芽设备为周边农户进行水稻种子催芽技术服务,每年催芽300吨以上,服务周边农户200多户,社员由原来的38户82人发展到124户336人。
       (二)注重技术创新,突破高寒地域限制,产品推广更趋成熟。重点打造9个功能区,通过大棚的二次利用、两段式超早育秧、钵育摆栽、侧深施肥、有机水稻种植(泥鳅共作)、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种植技术,缩短出苗时间,出苗后移入大棚进行田间管理,实现相同时间内育大苗壮苗,有效提升400度有效积温,生产出了第一二三积温带的香米。
       (三)加强科技培训,提升农户种植技能,生产管理更加科学。打造“互联网+农情管理”“互联网+农业管理”系统,将基地的各项管理信息、农技指导服务、农产品溯源以及农机管理结合起来,通过短信微信平台即时发送各阶段农业生产信息,提高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四)深化产品加工,彰显抚远稻米特色,品牌优势逐步显现。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合作,成立黑龙江东极高科功能食品工程中心,建设发芽糙米及米粉加工厂,利用有机生态稻米,进行功能性食品深加工,实现年生产发芽糙米、米粉500吨。创建了“玖成香米”“乌苏里新城大米”“东极禾谷鸭稻米”“东极湿地米”等品牌。
       (五)拓宽销售渠道,整合多方优质资源,营销体系渐趋完善。合作联社在哈尔滨市建立省级销售处,在江西南昌建立玖成农业运营分公司,在北京建立大中华区品牌营销中心。同时,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运用位于抚远市通江乡的“俄粮回运码头”,构筑起中俄跨境农业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三、四川达州市大竹县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粮食局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深入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民”,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行业优势,以粮食收购为主线、产业扶贫为抓手、贫困村帮扶为重点,促进“三农”持续、稳健、全面发展。
       (一)藏粮于技,发挥行业优势抓帮扶。一是用活粮食收购政策。充分利用国家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和储备粮轮换政策,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依托,开通贫困粮农“售粮绿色通道”,采取预约收购、定点收购、上门收购等收购方式,有效解决信息不畅、劳力不足、运输不便等问题,让种粮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种粮安心、卖粮舒心。二是健全粮食服务体系。建设产后服务体系,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三是健全农户科学储粮机制。积极引导农户改变储粮方式,大力发展“小粮仓”工程,组建专业科学储粮技术服务队,实行划片区、分乡镇、入村组的办法,无偿提供防潮、防鼠、防虫等实用技术服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储粮条件,解决粮农储粮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
       (二)藏粮于地,发展特色产业强帮扶。创新经营发展。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创建“用粮企业+粮食收储企业+农户”的组团经营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粮油,实施统一种子、统一技术、统一价格、统一收购“四统一举措”,由用粮企业无偿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技术,企业按合同或保护价收购。创建精加工生产名优产品,主动积极拓展重庆、成都等地销售市场。
       (三)藏粮于民,大力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专家编写油菜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发放到项目村组的农民手中。在选种、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片区、分层次举办乡、村、组干部及农技人员、生产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培训班,并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切实让农民掌握油菜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出处〕 摘自《浅谈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经验及创新》参考网2020年3月27日;《全球化背景下应对粮食安全的国际经验》人民论坛2019年11月22日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