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首次中考政治开卷考试


姚 遥

    

    
   
郴州市2003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升学选拔考试的政治试卷,一改往年的模式,第一次以开卷的形式出现,使原本沉闷的考试,变得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命题立足于检查学生素质的高低,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6月20日,笔者作为中学高级教师参加了这次考试政治试卷的评卷工作,评阅了1600多份试卷,发现无论是从试卷的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都体现出新、活和热的特点。 
所谓新,首先在于形式新。过去政治考试,大部分考生都得出一条经验:只要“背”了就能及格。这次开卷考试,避免了旧试卷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不加理解和分析的不良现象,学生不需过多背记,只要理解知识,并着重掌握运用知识分析现象的技巧和能力,就能及格并得高分。相反,不理解的记忆却不能得高分。阅卷中,很多考生照抄书本和资料,不结合所给材料分析回答,反映不出其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结果只得了基本分。其次是题型新。这次考试除采用了过去政治考试的经典题型外,还增加了实践活动考察题,用以检查学生动手能力和素质水平。 
所谓活,是指材料运用活,活题分量多,答案要求活。这次考试的试卷,材料题虽然只有3道,分值却达42分。材料不多,运用却相当灵活。例如,第28小题以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为背景,选取近年人们所关注的捕杀野生动物这一现象为材料,依次从大(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到小(村民致富和村规民约)进行设问,最后把学生个人与国家联系起来(个人为保护环境提建议)。试题设计匠心独运,既考查了人类所关注的共同问题,又检查了学生捕捉社会问题的敏捷性,一些学生答题时新颖别致,理解独到。如一考生从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就立即想到 “非典”等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及预防。 
有些考生考前就说:“政治开卷考试肯定容易,不要担心不及格。”阅卷后经过抽样调查,仍有近10%的同学不能及格。这不但否定了“开卷考试很容易,用不着复习”的想法,也给一些学校教学提了个醒:忽视政治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损害的将是学生、家长的既得利益和学校自身的声誉。从这次试卷的主客观性试题比例来看,这次考试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大,活题多,占60%。这是一些同学不及格的主要原因。开卷考试不是不要掌握知识,相反他要求对知识的掌握更熟练。如有些同学对书本知识不熟练,考试时手忙脚乱,加上主观性试题多,使一些同学考试时无所适从,更无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结果试卷上虽然也答得密密麻麻,但能采分的“点”和“意”却找不到。 
答案要求活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突出表现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次考试政治试题的答案要点中,出现了“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就可适当给分”的规定,这一规定在我市中考政治试卷中还是第一次。这告诉我们政治教师,要更多地关心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答题能力,而不是答题的结果。 
紧扣政治热点问题是政治考试的一大特色,由于考虑难度因素,这一“特色菜”在以往的中考闭卷考试中只能被放弃,而在高考中却相当重视热点问题的考试考查,从不回避。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为我们与高考接轨准备了条件。这次考试政治试卷中涉及到的热点,除了小康、生态环境保护外,还有科技、人生价值的选择、上海世博会、十六大报告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政治热点问题。可见,政治教师和家长平时多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策,学会用书本知识去分析这些时事热点,提高捕捉和理解热点和党的时事政策的能力,避免盲目性。 
在阅卷中我们还发现考生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照搬书本知识,缺乏应有分析。阅卷中我们发现,与以往政治试卷答题不同,除缺考者外,这次所有的试卷考生答完后试卷上几乎没剩什么空白,每份试卷都写得满满的,但很多同学的答案真正可以采分的却没有,这不仅浪费了考生的答题时间,也增加了阅卷教师的负担,原因是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迎考时错误地向学生灌输“写满就可得分”的思想。建议教师平时对学生多加强审题训练,特别要审清设问的要求。 
中心不明确,思路不清楚。一些同学答题时想到什么写什么,既不考虑问题的立意,抓住中心思想,也不在动笔前先理清思路,盲目上阵,匆匆应答。例如在为小康献策中,考生大部分答了很多,但大都缺乏层次性,也不会分点分段。建议教师平时常用三步答题法训练学生:先审题抓中心,再列提纲,最后组织语言。 
政治术语使用不当。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答题时自然无法使用术语。解决办法是重视课堂学习,巩固基础知识。 
缺乏辩证思维。例如28小题第二问和29小题第三问都要求对人或事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但一方面由于年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导致大部分同学都走向极端,只看到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政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加强理论学习。

〔出处〕 http://czrb.rednet.com.cn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