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批电视湘军


马道君

    

    
   

自从曾国藩率湘军子弟灭了太平天国洪秀全之后,后人便有了"无湘不成军"之说;八年抗战胜利后,日本人临走前又留下"要想打败中国,除非湖南人死光"的感慨;如今,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湖南广播电视业被人称之为"电视湘军",个中寓意也就不言而喻 


 


 
了。


  然而,笔者发现电视湘军的发展已经走入模仿的误区,如不尽快加以改变,"湘军"的英名就有可能就被葬送的危险。


  这里仅以湖南卫视的几个栏目为例,看看他们是怎样走入误区的。


  "快乐大本营"已没有快乐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应该算是国内最早完全模仿港台娱乐风格的电视节目,当时的情况是国内各地省级电视台纷纷上(卫)星,电视机也开始变遥控,从原来只能收几个频道一下子增加到收几十个频道,而中央电视台除了重大节日的联欢晚会之外,平时的每周娱乐节目就是老三样:《综艺大观》、《曲苑杂谈》、《东西南北中》轮着播。因此,《快乐大本营》一问世,虽然两个主持人都还很稚嫩,虽然李湘老是抢话,但那新颖别致的节目形式、轻松活泼的节目内容,还是一下子就把观众的眼球吸引过来了,以至于让中央电视台都有点自惭形愧,黯然失色。


  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电视湘军迅速崛起。关于湖南卫视鼎盛期的传闻蜂拥而至,如风靡天下的《还珠格格》原来就是湖南的电视台投拍的;为了抢在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湖南的电视台给记者配备了直升机等等。


  然而好景不长,《快乐大本营》就开始"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笔者曾经也是《快乐大本营》的铁杆拥趸,但已经记不清有多长时间再不看《快乐大本营》了,除了中间的童稚童趣部分(小孩出演的)多少还能给人带来一些快乐,但也是在随手调台时赶上就看,赶不上也罢,很少有从头至尾看完整的,因为没有必要为了吃一个小泥鳅,就要连带喝下一锅泥鳅汤。


  《快乐大本营》失宠的原因,我以为是创新不够,节目形式没有什么变化,台上嘉宾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人,更要命的是把一些不是什么"人物"的人物也请来当嘉宾,而且他们又绝对没有什么独门绝技、上佳表现,这一点对节目的杀伤力非常大。主持人的语言最初听来俏皮、活泼,听多了就变成了罗嗦、唠叨----男人是最烦女人唠叨的----男人唠叨更让人受不了。


  《快乐大本营》要想重拾升势、重振雄风,我认为至少有两个问题他们应该搞明白:


  第一,湖南卫视的成功,是港台风格的成功;不是地方台赢了中央台,而是港台风格暂时战胜了内地台风格。--认识到这一点,便于湖南卫视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而弄昏了头脑。


  第二,港台风格的娱乐节目也有自己的缺陷,如比较肤浅,追求花哨、无厘头,生命力不强,更有些招式如出怪相、扮噱头、一语双关讲黄色笑话等我们根本学不了或不能学,所以能够模仿发挥的余地非常有限。--认识到这一点,便于湖南卫视对模对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盲目崇拜。


  《快乐大本营》靠大胆、创新起家,要想继续在同行业中保持优势,必须还要有更大胆的举动、更超前的创新才行。


  如此"鲁豫头"


  对于女主持人来说,发型至关重要。鲁豫最早是以主持《凤凰早班车》而被人们所熟悉的,而她那半遮半掩、随意悬挂的发型更显其大方、自然,可湖南卫视对鲁豫的盲目模仿则有东施效颦之嫌。细心人不难发现,鲁豫独特的发型很大程度上有弥补长相缺陷的功能,她的脸型下部很宽,在脸颊上稍微有些遮盖,凸现给观众的就是一张精致、生动的、漂亮的瓜子脸,而湖南卫视的几个女主持天生瘦削,也留鲁豫式的发型,两边头发一遮,中间只剩一个长条儿,有时候摄影师再给一个侧面镜头,得,原本生动的一张脸没有了,观众雾里看花,只觉山峰陡峭,毫无美感可言。


  凤凰卫视对女主持人发型的设计,基本上都是按照她们自身的条件精心打造的,看起来赏心悦目,而湖南卫视在如此细节上亦步亦趋,从某一个侧面来说是风格导向上的失误,未免发人深省。


  《玫瑰之约》VS《非常男女》?


  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自创办至今大概已经播出了过千期,这跟国内其他很多电视台的同类节目办了不长时间就纷纷夭折比起来,说堪称奇迹也不为过。但到现在笔者竟然没有记住该节目主持人的名字,只知道中间换了一个女主持,男主持还是那一个没动。不知道他们应该感到骄傲还是应该感到悲哀。


  说到《玫瑰之约》,就不能不提《非常男女》。本来二者并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婚坛鼻祖,一个是后生小辈;一个是国际大牌,一个是地方小腕儿;一个是金牌搭档,一个是勉强组合。就像冯巩和侯宝林,郝海东和罗纳尔多,虽然都是相声演员,都是足球前锋,但那怎么比呀?


  可偏偏就是有人硬将他们放在一起来比较。当胡瓜来内地与同行进行交流时,有报纸拿程前跟胡瓜比幽默、比应变,也有记者要《玫瑰之约》的男主持自己跟胡瓜做一下比较,而且得到的回答非常自信:"我要超过他(胡瓜)!"


  同样的问题,胡瓜的回答就很实在:"大陆和台湾两地节目所追求的内容不一样。大陆节目主要关心的是结果,即通过节目最终撮合成了多少对男女结婚;而台湾的节目主要关心的则是过程,即节目的内容好不好看。侧重点不同,出来的节目效果自然也就也不一样。大陆的成功率可能更高一些,而《非常男女》可能更好看一些。"


  湖南卫视为什么喜欢模仿而模仿水平又不高,从《玫瑰之约》男主持人与胡瓜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中已经不难找出答案了。不知己、不知彼是模仿的大忌,照葫芦画瓢画不出什么好东西。从自身条件出发,善于总结和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这才是正确的模仿之道。


  模仿亦有道


  其实,"电视湘军"又何尝不是目前国内电视业发展的一个代表呢?每天打开电视机,虽然频道多多,但内容却是大同小异;谁家今天出个好栏目,明天就有几十个同类栏目出来,其混乱景象犹如国内酒市场,小糊涂仙出名了,马上就有小糊涂神、醉八仙、百年糊涂等酒问世;玉凤酒热销了,马上又有玉风酒、王凤酒等出来,其模仿手段之拙劣,简直让人不能忍受。所以,电视台劳民伤财,观众调台调到手软,还是找不到好看的节目。


  其实,我并不是完全反对模仿,关键是要看怎么模仿。其实许多精品节目就是从模仿中得来的。如鲁豫的《凤凰早班车》的说新闻,学的是西方电视新闻的播出形式,台湾的《非常男女》也是从日本学来的,为此事前不久日本有关方面还要跟台湾方面打官司,说要告他们的《非常男女》侵权。而香港凤凰卫视有些节目简直就不是侵权,而是直接"拿"来了,如《非常男女》就是从台湾拿来的,《圣凯诺世纪大讲堂》我最早好象是在湖南卫视看到的,后来包括连节目带主持人都被他们拿去了。而这么好的节目如今在湖南卫视却反而看不到了。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真要是模仿凤凰卫视,看看以下几点是不是更有模仿价值:


  一、制造明星主持。凤凰卫视善于制造明星主持人,这是得到大家共识的。可以说,凤凰卫视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怎么样提高主持人的社会知名度、尽快使其成为明星人物这个中心进行的,包括栏目设计、主持风格、形象包装等等。以名人打头阵也是凤凰卫视的杀手锏,比如台湾作家李敖当主持人,李敖就是一个品牌,不管什么节目,有了李敖这块牌子,就不愁没有收视率,就不怕没有广告商,这就是名人效应。进一步说,但内地的一些媒体往往强调集体的力量,而不愿意突出个人,这就往往造成各自力量的相互牵制,埋没了个人的潜力。


  二、见能人就挖,见好节目就买。凤凰卫视建台时间不长,人才方面的积累和储备缺乏,所有的节目主持人基本都是从两岸三地选来的。而这些人到了凤凰卫视后,即使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也都逐渐成了主持大腕儿。可见,他们不止是选人的眼光独到,肯定还有一套适合这些人成长的机制。另外,凤凰卫视对别人的好节目也从不避讳,该买的就买,该引进的就引进,不在乎是自己的原创,还是对别人的模仿。所以,凤凰卫视推出的每一个栏目基本上都算得上精品。


  三、让主持人多一些发挥空间。凡是凤凰卫视从国内调去的主持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在凤凰卫视工作比较自由,人活得也有个性,不像在国内那么多框框和约束。


  当然,从这些方面模仿,其难度肯定要更大一些。

〔出处〕 http://www.sina.com.cn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