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祁剧与时俱进


孙存准

    

    
   


  2001年11月18日,祁阳县祁剧团的20多名演员千里迢迢地赶到中央电视台,连续拍了12天的祁剧节目。同年12月,央视11频道播放了4期共150分钟的祁剧节目。一时间,祁剧为全国广大戏迷所称道,尤其是蔡修械饰演的《黄忠哭刀》,袁祁俐饰演的《思凡》,桂雪梅饰演的《叫街生祭》,肖远耀饰演的《打草鞋》等剧目,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祁剧第三次赴京演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祁剧第一次赴北京汇报演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贺龙等领导同志兴味盎然地观看了他们的表演,对祁剧艺术称赞不已,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如《昭君出塞》戏里有句唱词“汉水源头葬孤魂”,毛泽东同志认为不太确切,应将“汉水”改为“黑水”。周恩来同志认为,该剧提到的“玉门关”不符合剧情,建议改为“雁门关”。演出期间,周恩来同志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曾两次接见祁剧演员,让大家倍受鼓舞。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南五省举行戏曲观摩汇演,祁剧《送粮》与花鼓戏《打铜锣》、《补锅》同膺优秀剧目光荣称号。八十年代,祁阳祁剧团的连台戏《孟丽君》被拍成电视在湖南电视台连续播放。近几年来,该团排练的优秀现代戏《孔繁森》、《儿孙梦》在全省多个地市县巡回演出,也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
  祁剧,一次又一次为潇湘大地带来光荣和骄傲。


  悠悠五百年长盛不衰
  祁剧,也称祁阳戏,因发祥于祁阳而得名,是湖南四大地方剧种之一。这朵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奇葩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祁阳自古尚歌舞,宋代词人晏殊曾道祁阳“俗尚弦歌”。民间也有“唱不过祁阳”的谚语。明永乐年间,弋阳诸腔流传到祁阳一带,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并逐渐地方化,形成了最早的祁阳高腔。《目连传》为弋阳腔最早的剧目,祁剧艺人亦向称目连戏为祁剧高腔之祖。
明万历年间,昆山腔风靡全国,祁阳一带的戏曲又吸收了昆腔和昆腔剧目。祁剧至今还保留着不少昆腔析子戏和高、昆间唱的剧目。据《湖南地方戏剧史料》载,此时,祁剧逐渐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成为独立的剧种。当时为明宪宗年号,在公元1465年-1487年间,距今已有500年。
  清康熙后,祁剧又先后融汇徽调、汉调和秦腔而形成弹腔(南北路)。随着声腔的增多,祁剧剧目、表演艺术日益丰富,发展成一个以弹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
  祁剧舞台语言统一用经过规范的祁阳家话,声音高亢、粗犷,带有浓郁的山野气息,不仅深受祁阳人民的喜爱,而且在戏曲艺术独树一帜。清乾隆时期祁剧从艺人员日渐增多,表演艺术不断丰富提高,并逐步向邻近省份流传,遍及桂、粤、赣、闽、滇、黔诸省,开创出“祁阳子弟遍天下”的鼎盛局面。到清道光年间,祁剧已由收徒传艺 ,发展为创办科班培育人材,在艺术上日趋成熟。清同治年间,左宗棠在收复新缰时,随军带去一个祁剧班,祁剧影响进一步扩大。
  祁剧的剧目、曲牌还直接影响到汉剧、赣剧和桂剧的形成和诞生。在中国戏曲的大观园里,祁剧比京剧、越剧、黄梅戏、徽剧、汉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目发祥都早。比省内的湘剧、花鼓戏、巴陵剧也要早。


  在时代舞台上再焕异彩
  新中国建立之初,祁阳县成立了祁剧团,祁剧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迎来了发展高峰。祁阳祁剧团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祁剧职业演员,而且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祁剧剧目。据1982年统计,祁剧的传统剧目有941个,其中整本272个、散折669个,曲牌有高腔240支、昆腔289支、打击乐曲和过场曲牌等550支。
  近500年来,祁剧一直活跃在我省衡阳、邵阳、郴州、黔阳等地的舞台上。据统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共有22个地区办起了祁剧团,民间祁剧团达几百个之多。在广西的全州、桂林、柳州,福建的宁化、清流、永安,广东的韶关、梅州、潮州、汕头等地区祁剧至今还相当盛行。在新缰、贵州、云南等省(区),祁剧广为流布。
  湖南省木偶剧团曾在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地区表演,获得过不少荣誉,而他们的班底就是祁阳木偶戏,其剧目、声腔、动作、服饰、排场,基本上照抄祁剧。可以说,木偶戏能走向世界,祁剧功不可没。


  打造永州品牌与时俱进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戏曲行业在走市场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祁阳祁剧团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将大剧团改为小剧团,将舞台改为小舞台,将“大部队”改为“小部队”,瞄准乡镇这一广阔的文化市场,扩大演出业务,不仅没有跨下去,反而闯出一片新天地。该团几次被省文化厅授予“好剧团”称号,团长张光星还被授予“好团长”称号。 
  张光星谈起近年来的祁剧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改专事上演传统戏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戏并举”。如改编传统戏《玉堂春》、《封神榜》、《双龙会》等,新编历史剧《鞭蓉剑》、《状元与乞丐》、《巡按与贬令》等,移植现代戏《儿孙梦》、《雷锋之歌》、《孔繁森》等。
  二是改革演员发声和乐队建制。演员的演唱除小、正旦采用真假嗓(传统、现代)相结合的方法外,现代戏均采用本嗓,突破了传统的演唱方法。在音乐设计及伴奏形式上,对祁剧传统戏,唱腔则全面继承,伴奏也基本按照传统的格式进行。对改编和新编的古装戏,唱腔则有继承也有创新,伴奏上兼用西乐,赢得了不少中青年观众。 
  三是改革表演程式。在保持祁剧特有风格的前提下,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如禁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题材,有效地发挥文艺的教育作用。
  张光星还说,相对而言,目前祁剧在农村更有市场,广大农村每逢生日、赶墟、修谱等庆典活动,村民们往往请戏班来庆贺。现在该团每年下乡演出达200多场次,最多的一年达480场次。剧名有300多曲,足迹遍及广西、衡阳、长沙、常德、邵阳等地。去年10月,省委宣传部、财政厅、文化厅赠送一台价值30多万元的流动舞台车,以支持祁剧的发展。
  祁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极高的保留、挖掘、开发价值。目前,国家及省、市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筹备,准备在明年隆重举办“祁剧500周年”庆典活动。庆典的主要内容有:邀请全国各地祁剧团体,祁剧表演艺术家作汇报、交流、教学演出;邀请广西桂剧等一些祁剧姊妹剧与祁阳团同台献艺,召开祁剧编导座谈会、祁剧音乐座谈会、祁剧表演座谈会和综合座谈会;编写20万字的《中国祁剧》一书;召开一个千人以上的庆祝大会,邀请省内外著名的祁剧编、导、演和观众代表参加。
  我们有理由相信,扎根永州深厚的文化土壤,沐浴着改革春风的祁剧必将生机勃发,枝繁叶茂,再焕新彩。

〔出处〕 《永州日报》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