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不能超过老百姓的标准”


孙敏坚

    

    
   

   许光达在战争年代里指挥和组织过成百次战斗,解放后又为建设一支强大的装甲兵部队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功高不自居,位高不挟赏。建国后,他被授予大将军衔,工资定为四级。他三番五次给毛主席、中委军委打报告,请求降低自己的军衔,结果以工资降为五级而了事。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许光达一家和他的警卫员、公务员、司机等,响应上级号召,利用宿舍附近的空地,种了些麦子。为了把地搞肥些,许光达的警卫员曾经到警卫连去拉了一车粪撒在地里。


    年终,装甲兵机关整顿作风搞总结时,有同志提出了这件事。许光达虽然当时根本不知情,听了意见后,还是在全机关的群众大会上做了严肃的自我批评。他说:“大家都要种点东西,警卫连的战士积了肥,我们家去拉,这是不劳而获的行为,是不应该的。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咱们整顿作风,发扬优良传统,先从我做起吧!”


    1957年,许光达90岁的老父亲去世了。按照长沙当地风俗习惯要办隆重的丧事,特别是有个儿子在京城当了“大官”,似乎就更应当讲讲排场,搞得不寻常些。为此,在家乡的几个兄弟多次拍来电报,要他回去主持葬礼,还提出许多要求,光是丧事所用白布,就在单子上开了30匹。


    许光达说,我一回去,还要惊动许多省里的、县里的“地方官”,一个共产党的司令员,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为父亲送殡,这和国民党的官僚有何区别?


    许光达只派了自己的秘书,带着200元钱,代他去料理丧事,并且几次打电话给当地政府,要求他们“严格控制”,不能因为是司令员的父亲就铺张浪费,一定不能超过老百姓办理丧事的标准。对此,许光达的几个叔伯和兄弟很是不满,以提出“不葬”表示“抗议”,丧事拖着办不下去了。司令员听说后,又电告当地政府:“他们不葬,作为儿子的我,就委托地方政府动员群众代葬。”这才算解决了问题。


    他的秘书从湖南回来一报账,整个丧事共花费了150元。后来他的老母去世时,家乡再也没人提出额外要求了。


    许光达最厌恶那种以势压人、擅作威福的坏作风。去看戏时,他见剧场门口人很多,老远就让司机把车停下来,自己步行进大门,他讨厌小轿车呜呜叫,把行人们挤得乱跑;下雨后乘车,他一再嘱咐司机:“开慢点,开慢点,溅行人一身泥水多不好!”


    平日,为了让他得到些休息,许光达的爱人和孩儿常常拉着他在饭后出去散散步。起初,每次散完步他的心情很愉快。可是,有一次他却有些生气地说:“不去了!不去了!明天不去散步了!”


    原来,天气渐渐热起来了,他发现出外散步途经干部家属楼时,一些正在乘凉的干部家属,因为穿着背心裤头,不好意思见到司令员,老远就躲到屋里去回避一下,有的又要按照军容风纪,穿戴整齐给自己敬礼。许光达说:“大家都要乘凉,干嘛因为我一出来就影响别人?我可不想当瘟神!”这以后,他吃过晚饭就在自家楼下溜达溜达。 

〔出处〕 湖南日报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