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蔬菜如何走出“一片天”


    

    
   
   安徽省肥东县撮镇的龙栖地生态湿地公园,这个当地人眼中的“聚宝盆”,10年前竟然是“低产田”,因为低洼易涝被抛荒闲置。当地政府利用天然的地势条件,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将群众眼里粮食绝收的水涝地变为种植水生蔬菜的“聚宝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园内的水循环系统,在沟渠上建设人工栈桥和人工生态驳岸,大面积种植莲藕等水生植物……就这样,“万亩荷园”逐渐在荒芜的土地上跃然成型。与水稻相比,莲藕种植经济效益更高,收入能增长40%,实现了农民增收。荷花节不仅带动建华社区发展藕荷产业,还带动当地农家乐、农家客栈、农产品销售等。靠着水生蔬菜为转型竟然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名村。在安徽,像这样因种植水生蔬菜而发家致富的农村不在少数。
       安徽省水生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进入二十一世纪,水生蔬菜作为安徽省优势特色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加快发展阶段,由于消费需求旺、经济效益高,面积逐年扩大,从2006年的31.5万亩逐渐发展到目前的73.5万亩,产量从51.3万吨增加到115万吨,产值20亿元以上。面积增长较快的是莲(藕莲、子莲)、茭白和芡实。安徽省种植的水生蔬菜种类多,除传统种植的莲藕、茭白、芡实、荸荠、水芹、芋头、慈姑、菱角、蒲菜和水蕹菜外,莼菜和豆瓣菜目前也有少量栽培。
       安徽水生蔬菜种植的品种有传统的名优品种,如花香藕、桐城水芹、杨柳荸荠、六安茭、无为荸荠等,也有引进的优良品种,如鄂莲系列、浙茭系列、太空莲系列等。江淮流域、皖南地区是安徽省传统的水生蔬菜种植区,随着煤矿塌陷地区的增加及淮河治理,淮河以北泄洪低洼区以及煤矿塌陷区开始发展莲藕、芡实等水生蔬菜,并形成规模。
       近年来,安徽省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加大对水生蔬菜产业的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批准成立了“安徽省水生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水生蔬菜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等研发平台,实施了一批重点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包括水生蔬菜在内的“特色产业+金融+科技”试点项目。经过科研人员多年努力,先后选育水生蔬菜新品种10多个、筛选引进优良品种20多个、鉴定省级成果4项、制定地方标准18项、授权专利15项、创新种植模式10多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出处〕 摘自《水生蔬菜如何走出“一片天”?》中国农网2019年8月12日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