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长沙的洋人


    

    
   

上世纪30年代的长沙,街上常出现围观洋人的场景。不论是西装革履、高鼻凹眼的西洋人,还是和服高髻、木屐赤脚的东洋女,都属围观对象,而且乐此不疲,形成风气。溯其缘由,还是“物以稀为贵”。洋人进入长沙,始于清代传教士,继之经商办学,盛于设领事馆,洋人方日益增多。 
    水陆洲中之牛头洲,是长沙洋人聚居之所,号称租界。此处洋楼林立,警戒森严,英、日领事馆均设在此处,日本巡捕房也设在叶公庙。亚细亚、安利英、德孚、太古这些大公司买办均在此建有别墅。此处成为洋人国外乐园后,我辈华人自然很少入内了。


    沿湘江的河街,也属洋人活动区域。如德谦信洋行在楚湘街,德西门子洋行在上河街,英内门洋行在西湖桥,日瑞成洋行在灵官渡,可谓星罗棋布。此外,洋人还散居在遵道会、信谊会、中华信义会、圣经学院、湘雅医学院、雅礼中学各教会团体学校中。上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洋人究竟有多少?根据1936年市政统计资料,精确数为155人,其中男103人,女52人。分国籍为瑞典男2女3,挪威男2女5,意大利男19女3,日本男18女5,德国男22女17,英国男5,法国女2,美国男33女17,印度男2。



 

〔出处〕 http://www.csonline.com.cn 2003年10月21日16时13分 来源:星辰在线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