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门邮局的畅想


张荫民

    

    
   

读了江堤先生写的《小吴门邮局笔札》,引起了我对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个故事的畅想。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长沙市修市志,我被聘为撰写邮电史的主笔。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我采访到了小吴门邮局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旧事。 


1934年,当时的南京交通部,为适应通讯需要,决定在湘赣两省省会南昌和长沙分别兴建邮电大厦。其时,长沙正在修筑新式大马路。东长路(现蔡锷路)已修通,小西门经又一村、羊风拐角(中山路与蔡锷路交叉口)至小吴门的中山路也已拉通。由于小吴门与火车东站近在咫尺,邮局在此选址对大宗邮件的中转运输方便迅速。进出的邮件多以板车运送,或由穿绿衣号褂的差役肩挑手提。小吴门大楼于1937年竣工。因长沙电报局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南区织机街已建有4层新式楼房一幢,当时长沙尚无高层建筑,4层大楼被称为小摩天楼。小吴门新建筑为邮政局鳌头独占,通称为小吴门邮局。新局地跨经武路和中山路两街区,正门遥对火车站。虽为西式建筑却无任何新式雕饰,但临街墙基外墙厚重坚实,尚不失为西式建筑的气派。但比起中山路国货陈列馆的罗马式雄伟建筑其大门台阶上八根粗壮巨大的水泥廊柱,则不可同日而语。据说,该百货陈列馆在当时的南中数省是绝无仅有的。 


从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4年8月,日寇重兵压境,四次进犯,每一次会战都牵动着每一个长沙人的心。二次会战初期,日军曾一度攻入市区,但长沙军民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予日寇以重创。日军溃不成军纷纷向小吴门铁道向北逃窜。此时有两个日军慌乱中窜入小吴门邮局地下室躲藏。时逢长沙电报局话务员山东汉子崔鸿禄率领四名线工抢修被炮火击坏的通讯杆线,当察看至省府交际处(今湘江宾馆)时,发现小吴门邮局一侧人声鼎沸,人群中高呼抓日本鬼子的声浪此起彼伏。崔鸿禄见有情况一个劲儿往前冲,四名线工紧随其后。由于敌人在暗处群众在明处,为防止敌人打冷枪,他立即疏散群众。崔鸿禄是中共地下党员,也是当时长沙抗敌后援会SOS剧团的业余演员。田汉曾对该剧团就剧务问题有所指点,曾传授演员们几句简短的日本话以适应剧情对白。机智的崔鸿禄这下可就派上了用场,他以修线踩板权充长枪,又从腰间皮带上取下剪线老虎钳充作手枪,5个人一字排开,在地下室入口处将日军堵个严严实实。他向日军喊话并夹杂几句日语。线工们则用老虎钳敲打着楼梯护栏,发出震耳欲聋的金属声,使两名日寇胆战心惊,最后不得不高举双手,缓慢地走出地下室。守候在入口处的线工们不约而同扑上去将日军打翻在地,用粗实的被复线将日军捆得结结实实。两个俘虏中其一是个军官,叫小川平太郎。当崔鸿禄一行将俘虏押至驻军收留时,沿途群众欢声雷动,打倒日本鬼子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崔鸿禄于抗战胜利后调往武汉,任湖北省邮电管理局一处长,20世纪80年代离休。我去采访时,他回忆起这段往事还很激动和自豪,对小吴门邮局记忆很深。 



 

〔出处〕 http://www.csonline.com.cn 2003年09月10日20时39分 来源:星辰在线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