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沃野好风光


谢立松 周 俊

    

    
   

                       ——冷水江市统筹城乡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工农联动,城乡联动,才能比翼齐飞。


    冷水江市从战略高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全市所有村、居委会均已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5年来全市新农村建设投入超过12亿元,城市化率达到76.7%,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8.6%,在全省城乡复合型县市区中居第四位,小康推进工作进入全省先进县市行列。


    日臻完善的保障体系,日益成熟的基础设施,让乡间处处是农民无忧生活的幸福图景……5年奋战,冷水江市初步把农村建成了机制体制活、产业融合高、城乡协调好的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典范。 


    互补:整体推进反哺农村


    2010年11月,冷水江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提出了“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城乡居民同享公共服务”的奋斗目标。一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滚滚大潮,在全市蓬勃展开。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冷水江人的目标及思路很清晰:坚持“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以“一目标”(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三举措”(规划市域全覆盖、城乡户籍渐放开、农村土地大流转),“四片区”(风貌改造片、社区新建片、休闲观光片、农业产业片)为核心,积极推进农村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制度改革,突破城乡发展的政策壁垒,激活农村生产力发展要素,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要求,冷水江市逐步实现“五新”目标。即新村庄:通过新建一批,拆除一批,改造一批,建设秀美村庄。新机制:构建新的投入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户籍流动机制。新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加快农村致富步伐。新素质:培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现代文明素质、民主法制素质的新型农民。新面貌:通过三清、四改、五化、九建、二处理,全市所有村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2011年,冷水江按照点、线、面结合的原则,确定了35个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12年确定了第二批推进村,2013年确定了第三批推进村,2014年确定了第四批推进村,2015年又确定了最后40个推进村。5年推进,实现了184个村新农村和农村居委会建设整体全部覆盖。


    5年规划,5年建设,成果丰硕。来自冷水江市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各项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村企共建和村改社区体制创新,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37元,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8%,城乡差距由五年前的1倍以上逐渐缩小。


    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民生工程和幸福工程。


    互动:城乡服务实现均等


    初冬时节,冷水江铎山镇眉山村的村民笑了,今年的1000多亩葡萄基本卖完,全年收入可达2000多万元,仅葡萄一项,村民年人均就可达3万余元。放眼望去,村级休闲广场、卫生室、超市、农家乐应有尽有。“在村里生活,我们不光望得见青山,看得到碧水,闻得到花香,城里有的我们也都有。”


    在冷水江农村,让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远不止这些。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冷水江市用3年时间完成了全市所有村居规划修编,同时对村庄布局、产业布局、市域交通、供排水、电力、通信、供气、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项规划,实现规划市域全覆盖。 


    “新农村建设要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主线,通过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接轨。”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说。


    为此,冷水江市规划实施了事关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农村水、电、路、医、学、文、购、体、娱等实事,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促进购物、娱乐、医疗、农技等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


    住房改造是基础,冷水江按照“一户一宅”模式,鼓励引导村民住房集中新建,实施房屋风貌改造,全市共完成房屋风貌改造4320多栋,拆除危旧房屋500多栋,改变“有新房没新村”的现象。三尖镇尝试打破“户户界限”和“村组界限”,允许跨村建房,实现多村连片。铎山镇一些村采用“有钱出钱、有地出地、联合建房”模式,解决了村里有地无钱和有钱无地居民建房的难题。


    如何破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滞后?冷水江市实施“三清四改五化九建二处理”工程,在农村全面进行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栏;搞好村庄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建好村级医疗室、社区警务室、社区环卫室、文化体育室、计划生育室、综合服务室、幼儿园、农村超市、村民活动中心;抓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以农村交通和水利建设作为突破口,投资近2亿元新建、拓宽通村通组公路400多公里,新修人行道450多公里,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投资近2亿元对8条乡村河道进行疏通治理,基本实现了区域共建、城乡联网、设施共享。


    为让农村群众和城市居民一样拥有洁净的生活空间,冷水江市在城郊乡镇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四级处理模式,偏远乡镇采用“户分类、村收集、联村焚烧或填埋处理”的三级处理模式。目前,全市农村共添置垃圾桶31469个,建垃圾池1500余个,配备卫生管理员350余人、卫生保洁员340余人,统一管理,分层运作,24小时保洁;规划建设10个垃圾中转站和5个垃圾集中焚烧炉,确保农村垃圾及时收集无害化处理,大部分院落已看不到裸露垃圾。


     互赢:城乡乐享改革成果


    低保救助,是农村最底层弱势群体的救命钱。2014年开始,冷水江市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从每月60元提高到172元。在统筹城乡中,冷水江加快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制度,推动城市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资源向农民工开放,加强面向农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成果。


    目前,冷水江市全面推行的新农保,农村低保在册对象近1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如果说,加快农村保障建设是让农民享受市民待遇的话,那么,彻底消除户籍管理的城乡二元结构, 则是真正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冷水江市出台十项制度,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在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开展积极有益的探索。改革户籍制度,鼓励农民进城,鼓励就地城镇化。凡经市政府批准为试点村的,可以提出申请,经批准可建立“农村社区”。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用地。加快城乡保障接轨步伐,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政策待遇均衡化。


    城乡一体,经济是关键,发展是硬道理。冷水江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用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业现代化,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城乡产业互融互补的新路子。


    由于地小,水稻等常规农业无法做强,冷水江另辟蹊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庭院经济、庄园经济。重点抓好中药材、油茶林、金银花、水产养殖、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无公害养殖小区建设。目前,1.5万亩富康油茶林、1万亩粮油、3000亩杨梅、1000亩葡萄等基地初具规模。培育了一批 “四星级农庄”和“五星级农家乐”。


    冷水江市整体新农村建设的耀眼之笔,铺陈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景,可称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冷水江市长何志光介绍,在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房屋风貌改造、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市里将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继续深入探索,争取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出处〕 湖南日报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