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大变迁


傅舒斌

    

    
   

 


  开天辟地
  从1921年7月1日到今天,风风雨雨80年,长沙的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患难与共,荣辱相连,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与尊重。这不平凡的80年,见证了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
  上个世纪初,长沙与其他地方一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11年,孙中山和长沙人黄兴揭竿而起,发动了著名的武昌起义。长沙新军在同盟会策动下,最先响应,废除帝制,结束了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但这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不能让长沙的气象为之一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撼了远东的中国,马列主义使中国人民特别是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
  这时,24岁的毛泽东从韶山冲来到长沙。他与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郭亮、徐特立、向警予等一同在长沙开展了早期的革命运动。
  1920年冬,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帮助下,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6月29日,年轻的毛泽东、何叔衡从长沙的湘江码头出发,去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到长沙后,于1921年10月10日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省级党支部———中共湖南支部。
  1923年,中共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这是长沙最早的地方党组织。长沙建党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工人、农民、妇女、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大革命失败后,风诡云谲,长沙进入白色恐怖之中。但是,中共长沙市委领导工人仍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长沙共产党人迅速响应,发动了“灰日暴动”。
  芦沟桥事变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建立起来,长沙成为了抗战的大后方。
  日本投降以后,全面内战爆发。
  1949年初秋,中国人民解放军横过长江,进军江南,国民党当局作鸟兽散。党开始对长沙进行积极的策反工作,为了让长沙免于再次遭受战争浩劫,党争取程潜和陈明仁将军,举行了著名的“长沙起义”。1949年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沙,长沙和平解放。
  面对千年古城被战争、荒馑摧毁成千疮百孔的惨状,新的人民政权立即着手了对城市的重建工作。
  经过3年的努力,长沙市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并超过解放前最高水平,1952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将近两亿元,比1949年增长近4倍。
  同任何事物一样,共产党在发展、壮大、成熟过程中也要付出代价。从1958年到1978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是在这段时期,长沙仍然在徘徊中前进,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仍取得了可喜成就。
  邓小平同志这么说过:“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长沙的迂回前进的发展历史,印证了小平同志的英明论断,也印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阐述。
  改革大潮
  20世纪80年代,党开始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长沙的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进行,然后波及到经济领域的所有层面之中。
  1981年冬,全市农村在“联产计酬”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长沙农村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粮食产量连年递增,农民收入不断增加。1995年,长沙开始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展开了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已成为一种资产。我市农村以农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土地革命已是山雨欲来,席卷而起。
  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如今精细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等全面启动,长沙农业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改革直接导致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崛起。目前,长沙有124个小城镇,小城镇建成区面积180多平方公里,农村城镇水平达21%。
  改革从来就是艰难而富于风险的事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改革更为艰难曲折。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事关湖南全局,1984年,市委召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会议,明确改革的重点是搞活企业,搞活流通,简政放权,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这一年,市委着力增强企业活力,在100多个企业推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完善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积极发展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这一年,市内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到5万多户。对外开放等举措得到落实,长沙与沿海、港澳、海外开始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对外贸易由小到大,成批产品走出国门。
  穷则变,变则通。改革开放使长沙人的思想观念豁然开朗。
  1992年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中国又迎来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
  位于内陆的长沙终于抓住了这一机遇。市委决策层充分认识到了长沙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科教领先,四通并举,调整结构,外向开拓,提前翻番”的战略思想。于是,大力改变长沙形象的宏伟工程———“一二三四五六加速发展工程”开始启动。
  这一宏伟工程覆盖了长沙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规模之大、起点之高、手法之新,在长沙前所未有。
  在2000年9月召开的中共长沙市委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张云川同志在报告中指出,长沙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这一关键”。在今后几年,全面实施改革攻坚计划,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市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加大对全市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改造、改组的力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搞活国有企业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一路过关斩将之时,长沙的配套改革,按照“依托城市、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方针,也一步一步展开。
  凤凰涅,脱胎换骨。今天长沙的经济体制改革及配套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结构得到有力调整。
  长沙的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总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巍巍麓山作证,滔滔湘水作证: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科教领先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一切活动领域施加的巨大影响无与伦比。风起云涌的新经济、知识经济浪潮大范围地改变着世界。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中国共产党人当然对此有深刻体认。面对新时期大浪滔天的高科技革命,中共长沙市委把追踪、发展高科技,把“科教兴市”作为了自己的决策核心。
   1978年5月,中共长沙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首届全市科技大会,吹响了科技进军的号角。市委重新落实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同时又指出“教育是基础”,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尊重教师崇高而艰苦的劳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春风化雨,党的政策使长沙的科技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大批科技发明成果纷纷问世,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1988年,我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我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纷纷在长沙问世。长沙在全国科技界的名声一时特别响亮。
  由于长沙积极推进“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九五”期间,长沙两度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科教兴市”战略的提出,使长沙教育焕发生机,阔步向前,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长沙科技事业也进入良性运行阶段。
  长沙高科技成就值得自豪。地洼学说、侯氏定律、杂交水稻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笑傲江湖。中国第一张地膜、第一个人类冷冻胚胎库、银河系列计算机、国内磁悬浮列车、仿真机等尖端科技成果均出自于长沙。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长沙就独占其二,近年来长沙申请的专利之多高居全国各省会城市第二。
  在今天的中国科技界,科技湘军已是一支实力超群的精锐之师,让世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2001年的春天,从首都北京传来了令湖南人和长沙人欢欣鼓舞的喜讯:袁隆平获得首届全国最高科技发明奖。这位钟情水稻,一生与水稻打交道的杂交水稻之父,总是像农民一样朴实。由他牵头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就在长沙马坡岭。如今,这里的一举一动,为整个世界所注目。
  袁隆平获大奖的喜讯对于长沙来说,无疑预示着:在长沙这块科技热土上,像袁隆平这样的科技天才将后继有人!
  成千上万的长沙共产党员们,像是在战争年代一样,正舍生忘死奋斗在科技前沿。天降大任,他们勇敢接受,决心借助高科技伟力创造长沙更壮丽的前程!
  再造长沙
  2000年9月20日,长沙市区东西向主干道五一大道改扩成功,正式剪彩通车。十里长街,一马平川,大街两旁是美丽的街树和鲜花,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显得巍峨壮观。
  长沙作为古城,历史上曾有过璀璨和辉煌。然而,1938年的文夕大火将古城烧成一片废墟。到解放初期,长沙不过是“南门到北门,七里另三分”的规模。
  长沙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城市建设的巨变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1994年,市委主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长沙如何跻身于现代大都市之林。“再造长沙”,已成为500多万长沙人的共同心声。
  从1995年开始,长沙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个一”和解决水、电、路、房等工程一一上马。这些工程规模宏大,体现了“高起点筹划长沙、大规模建设长沙、全方位开放长沙、严要求治理长沙”的战略思路。
  从1999年开始,省委副书记兼长沙市委书记张云川更重视长沙的现代城市建设。
  在1999年和2000年的两年中,长沙城市建设投入了60个亿。这个数字是以往10年的总和。而今年,我市将投入63亿元,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
  在2000年9月召开的中共长沙第十次党代会上,张云川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把长沙建设成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作为长沙市东西向的大动脉———五一大道,解放以来曾经三次改建、扩建。1999年的动作最大,遇到的阻力也最大。但市委、市政府盯住目标,所向披靡,毅然决然将改扩工程进行到底。
  经过日夜施工,一条现代化、高标准的五一大道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现在,在这条流光溢彩的大街上,人们感到极目楚天舒的豪迈。
  从此之后,市内掀起了大范围的拆违拆迁。今年,市委更是大手笔运作,推出了“百万拆违大行动”。大片大片的旧房危楼和违章建筑轰然倒地,代之而起的是崭新的街道和高楼。
  进入新世纪时,长沙已从1949年的建成区面积6.7平方公里发展到近120平方公里。70多座公路桥、立交桥、铁路桥横空出世,100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一栋栋高层、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其中超高层建筑就有150多栋。高空看长沙,高层楼群为这个城市构筑了极其壮美的景观。
  与此同时,长沙所辖的长望浏宁三县一市的县城扩容提质,有了历史性的改观,有力促进了长沙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建设与环保共存共荣,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环境品位,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共识。长沙的大气、水质量已有明显改善,大型垃圾处理场已初具规模,城市公共绿化的速度加快,五一大道、芙蓉路等路段将陆续建立六七个大型的绿化广场。此外还着手新辟一批城市公园,以重现长沙“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美姿美景,长沙正朝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经济腾飞
  长沙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宣告进入快车道。
  从1995年开始,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买方市场逐渐形成,经济运行呈现增长率降低的特点。
  长沙较好地适应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一直高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
  目前,我市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长沙卷烟厂位列全国经济效益500强;九芝堂、造漆等一批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十强。
  我市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形势喜人。振兴铝材、浏阳鞭炮烟花、湖南“三环”颜料等在全国赫赫有名。
  产业结构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水平。2000年,我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9个百分点。
  从良好的来势看,长沙经济具备进一步突飞猛进发展的条件。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几十万专业技术人员,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为经济腾飞准备了人才和技术贮藏;农业结构经过几年调整,正向效益型、观赏型农业转变;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和食品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长沙经济的支柱;能源、交通、通信等优势日益突出……
  从长沙“九五”经济起飞的轨迹中,我们能感觉到,消费需求还是长沙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投资需求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
  搞活大贸易,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参与大循环,走一条内陆城市发展集团化、连锁化、特色化的商业道路,长沙要在新世纪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
  一叶知秋,从商业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长沙发展第三产业的辉煌历程。
  我市第三产业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日趋成熟,日益规范,有以下几大鲜明特征:一是门类发展齐全,支柱行业比较突出,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二是经济类型单一的格局已被突破;三是产业经济活动的市场化加快,目前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已基本进入市场化运作,事业单位加快改革,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
  “九五”期间,以专业外贸企业、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商业企业和三资企业为经营主体,多元化对外贸易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60多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9%,累计利用外资10多亿美元。
  长沙已进入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快车道中。长沙党和人民信心百倍,激情昂扬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将谱写出新世纪的新篇章!
  文明之都
  改革开放20多年,长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长沙也倾情倾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长沙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日新月异。长沙,正向文明都市迈进。
  20世纪80年代,长沙广泛深入开展“争当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这一活动与当时盛行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活动交相辉映,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
  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沙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展开,春风熏人,气象一新。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使长沙人的改革开放意识大大增强。长沙通过举办服装节、烟花节、电影节,通过在北京、深圳、香港进行招商活动,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在国外设立窗口等,开启了全方位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崭新舞台。
  在这些活动中,党始终起到决策、组织、执行的核心作用。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走到改革开放前列,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1996年3月,长沙市召开第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大会,明确提出了长沙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确立了一批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建设项目;制定了9条文化事业发展政策,“九五”期间每年设立了1000万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专项资金。这次大会使长沙市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崭新阶段。
  居民社区的文明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高底的缩影。岳麓山下的望月湖居民社区1997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建设模范单位,并跻身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之列,成为了全省第一个省级文明社区。
  在农村,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为目标,蓬勃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推出了黄龙村、龙洞村等一批有影响的文明示范镇。
  窗口行业是城市形象的具体展示。近几年来,“满意在长沙”系列活动在长沙如火如荼地展开。
  长沙交警学济南,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行规范化执勤,执法形象为之一新,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雷锋式的英雄在长沙数不胜数,梁宽、赵宁、戴伟等一代代长沙人聚集在雷锋的旗帜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政机关以身作则,积极开展“三为”教育,党和人民的血肉鱼水关系更加紧密。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长沙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不遗余力地对文化产业予以培植,精神文明的硬件建设项目一一上马,长沙文化广场、长沙电影城、田汉大剧院、贾谊故宅一期工程、长沙报业中心相继竣工,为古城长沙增添了新的文化亮点。
  我们还清楚记得,在悉尼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上,长沙的体育健儿勇夺5枚金牌,使长沙成为全国夺取金牌最多的城市。熊倪、刘璇、李小鹏成了长沙和湖南人的骄傲。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意识、省会意识、敢为人先的精神在长沙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人人是长沙形象,个个是长沙环境”已成为长沙人的标徽。

〔出处〕 《长沙晚报》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