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传递最真挚的情感


陈薇

    

    
   

      11月5日下午,由长沙市人艺话剧团带来的话剧《邮差》在长沙实验剧场温情上演。


    “有没有人认识阿忠与阿芬,这里有两封他们的信。”这一句经典台词,贯穿于全剧始终。“邮递员”,这个日渐生疏的词语,随着《邮差》,唤醒了人们的记忆。


    讲述70余年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个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的孤儿,被一名邮递员收养,取名为李胜利。在成长过程中,李胜利见证了父亲为给村民送信而走到生命终点的过程。他秉承父亲的遗愿,成为大山里的一名邮递员。


    70余年的岁月里,抗战胜利、自然灾害、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两岸通信,每一段历史的主题曲响起,便牵连起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封用尽一生才送出的信、妻子去世前给女儿写下18封信、一封盼望已久的信却让人不敢去读……信是过去许多人一生的等待和希望,一名邮递员则成了山里人情感的寄托。


    《邮差》编剧张菁正在中央戏剧院学戏剧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张菁表示,创作这部剧本的经历令她终生难忘。


    出生在北方的张菁,为了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灵感,来到南方,在长沙一住就是大半年。她深入到宁乡的一些乡镇,与上了年纪的邮递员交流,并坐上邮递员的摩托车一同在崎岖山路上去送信。


    “那种质朴、那种纯粹,深深打动了我。没有切身的体验,我写不出这样的剧本。要做一名称职的编剧,我觉得必须要深入生活,不能闭门造车。”张菁说。


   重拾亲情、爱情、友情的真谛


    “我们有多久没有写信了?又有多久没有静静地等待着来信?过去的一句‘想念’,会被收进信封,投进邮筒,再由邮递员背着,走遍山川河泽或寻常巷弄,甚至还要漂洋过海,才能送到那个人的手中。今天,飞速流淌的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但恍惚间,好像5分钟前的一条微信都不记得,3分钟的一个电话都已模糊。有时候,感情在过于便捷的表达中稀释了。” 《邮差》制片人、长沙市人艺话剧团理事长陈虹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她制作这部剧的初衷。


    “我们想借《邮差》,重拾亲情、爱情、友情的真谛,传递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陈虹说。

〔出处〕 湖南日报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