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女”到“种粮王”——记临武县万水乡大汉村种粮大户邓翔芬


    

    
   
      酷暑炎炎,在临武县万水乡大汉村大岭脚下的13公顷田野里,机声隆隆,一位农家女顶着烈日,驾着“铁牛”,在稻田里干得热火朝天。10余年来,这位农家妇女辛勤劳作,把多年来荒芜的110公顷山地,开挖成了粮田沃土,在当地被誉为开荒造地的“活愚公”,山乡村寨的“种粮王”。她就是该县万水乡大汉村翔芬种粮合作社社长——邓翔芬。
        一、开荒造地“活愚公”
        出生在山窝窝里的邓翔芬,南下打工8余年,攒了30余万的存款。2007年,邓翔芬看到自家的责任田杂草丛生,村里几十公顷的稻田也一片荒芜,心情惆怅的她决定在家乡开荒种地。
        说干就干,春节刚过,邓翔芬夫妻俩便将自家的荒地开垦出来。那年秋天,邓翔芬家的责任田有了1800公斤的好收成,这让邓翔芬夫妻的劲头更足了。夫妻俩的种粮劲儿让村里人啧啧称赞。大汉村1组的村民邓训林对他们说:“你把我家的田也开垦了吧,荒着可惜了,我不收你的租钱。”就这样,村民们纷纷将自家荒废的田地免费让出,这一次夫妻俩收到了1.3多公顷免租田。
        随后的几年里,邓翔芬夫妇不断的开荒种稻,从2009年到2010年,种稻3.6公顷,开荒2公顷;2011年到2014年,种稻13公顷,开荒3公顷;2015年,种稻110公顷……每一年数据都在翻新,这都凝结了邓翔芬夫妇的汗水。
        二、田野欢奏“丰收曲”
        “邓翔芬种稻出名了,她的优质稻基地被县里评为优秀家庭农场。我们都打心眼里佩服她的创业激情和勇气。”村民们一提起邓翔芬就是止不住的夸赞。
        在实践中,邓翔芬感觉到,单纯靠自身的传统农耕方式,已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借鉴,她转变思路,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方式,组建了优质稻生产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本村发展优质稻合作社社员20余名。蓝山县田心乡可富村的黄老板看到邓翔芬的毅力和创业前景,向她投资了20万元和18.7公顷稻田加盟合作。后来,邓翔芬投入50余万元,购回了大型收割机2台、打田机2台、大型碾米机2台。农业机械的购置,让邓翔芬“如虎添翼”。
       为科学种田,邓翔芬每晚都会看中央7台的农业致富节目,平时从“湖南科技报”“湖南农业”等报刊杂志中学习农技知识。这么多年来,她写的的“种田日记”已有很多本。临武县农业局把邓翔芬优质稻基地作为示范点,在全县推广耕作先进经验。去年,蓝山县清涵村又把33公顷稻田以优惠价出让承包给邓翔芬耕作。
        三、稻米飘香销四方
        邓翔芬重点在稻米“优质”上下功夫。在稻种选择上,她通过反复对比试验,选择抗病虫害,耐倒伏,口感香醇,产量高的“太优390”和“中淅优8号”为主导品种;在田间管理上,她推广绿色生态无公害田间管理办法,采用稻草还田技术,同时,她还在田间安装了50多盏太阳能灯。
        此外,合作社还形成了“稻田—加工—市场”一条龙经营链条。邓翔芬依托“互联网+市场销售”的新形式,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范围,运用微信进行线上销售。今年,广东深圳粮油公司以每公斤2.6元的价格和邓翔芬签订了20万斤稻米的购销合同,韶关坪石镇粮油公司签订了每月10万斤的购销合同。如今,翔芬优质稻米在市场上热销,并深受好评。


〔出处〕 摘自《湖南科技报》2016.8.16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