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熊泉玲

    

    
   

摘 要:阐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策略。


地方文献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是地方高校及本地区教学、科研、生产活动丰富的情报源[1]。本文所指的地方高校,是指校址在地级市的新建本科高校。地方高校图书馆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主要包括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智力优势。

1 地方高校图书馆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
(1)地方文献是挖掘、开发、利用地方文化的宝贵资源。地方文献被誉为“一地之百科”,它反映了本地区和相关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重要人物、事物、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2],它是人们研读当地史实和探索地方未来的情报源和线索,对推动当地文化、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是资政的作用。一是为地方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时提供地方资料和历史借鉴,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3]。二是让地方经济建设有史可鉴,有料可依,以便充分利用地方优势最大限度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建设。三是为各行各业的专业研究人员开展适合本地本行业的特色化产品的研究提供专业资料。其次是励志的作用。一是为当地各部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素材,如三明是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其中宁化是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建宁的毛泽东、周恩来故居等都是进行爱国教育的素材。二是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激发和陶冶人们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感。最后是存史的作用。主要是指将珍贵的地方史料保存下来,为子孙后代寻根、了解祖先父辈的奋斗史提供依据。基于地方文献对地方发展的种种作用,人们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挖掘、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正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2)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服务地方,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立足本地,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的立校之本。作为地方高校的重要文化服务基地,地方高校图书馆理应主动投身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投身地方资源建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资源优势,主要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地方高校建校时间较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丰富且长期储存,保证了文献资源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二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开展“专升本”、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期间,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图书馆建设,一部分建成了电子阅览室、校园文献信息联机检索系统,另一部分购置了大量的图书,馆藏文献资源不断增加,文献种类多,涉及范围广,内容系统全面,馆藏资源和阅读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可以为读者提供一般图书馆无力提供的文献资源、阅读环境和体验。其次是智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地方高校吸引和聚集了一批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长期承担着本地区重大科研项目,有利于地方文献资源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二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仪器设备、人员素质方面均占优势,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提供服务等方面更为专业。

2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2.1 地方文献界定的难点与资源建设的重点
关于地方文献的界定,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基本观点,广义的观点认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如地方史料、地方人物、地方著述、地方出版物等);狭义的观点则认为地方文献应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色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地方文献的界定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认识,这也是地方文献界定的难点。笔者认为前一种观点想法虽好,但有失严谨,而以文献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色来界定地方文献更为妥当。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应以地方特色文化为重点。以三明市为例,三明历史悠久,各县、市都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尤其是三元区境内出土的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把福建人类活动的历史从一万年以前已推到十几万年以前。三明民风古淳,至今保留着晋、汉、唐、宋以来丰富的古代民俗和饮食文化,民俗如嫁娶、迎仙、迎佛、庙会,农历除制作米果、糍粑,正月舞龙,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等;饮食如传统的客家擂茶,以及宁化的名吃“鱼生”———生鱼片,最早可以追溯至秦朝以前,尽显古代遗风。三明人文荟萃,宋代“理学四贤”中的杨时、罗从彦、朱熹和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及清朝“书法四大家”之一的伊秉绶等客家历史名人都诞生于此。三明山清水秀,极具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成了沙县七仙洞、将乐玉华洞、宁化天鹅洞群、明溪玉虚洞等;丹霞地貌形成了永安桃源洞、泰宁大金湖等奇妙景观,火成岩地貌则形成了瑞云山风景区。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造就了三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客家文化、朱子文化、丹霞文化、慈航文化、小吃文化等,这些地方特色文化是三明地区地方文献资源的宝库,应作为三明地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
2.2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现状与难点
虽说地方高校图书馆已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常态化,组织了大量的人员,动用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正如荼如火地进行着,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才刚刚起步,很多工作仍处于无序状态,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1)缺乏政策依据。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需要持续进行的、系统而复杂的专业工作,需要政府给予制度层面的引导和规范。但是,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规性文件,所开展的地方文献工作也多是“自发”式的[4],相关制度、地方资金投入、专业人员配备等都缺乏政策依据,严重束缚了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
(2)收集渠道单一。地方文献种类、版式多样,发行渠道广,收集起来十分困难。当前高校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主要是依靠捐赠、市场购买,收集的数量非常有限。一些私人珍藏的文献资料以及那些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非公开出版的文献很难收集到。同时,有些高校图书馆未与博物馆、档案馆等相关机构建立协作关系,甚至高校图书馆之间在地方文献建设上也缺乏交流合作,致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不够全面、系统。
(3)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尚无形成统一的标准加以规范。在地方文献收集方面,收集标准、收集范围、收集重点、收集渠道均不明确,还处于各自为政的阶段;在地方文献整理方面,分类、著录标准不统一,便利、快捷的检索途径未开通,集中的入藏、展示还未出现;在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方面,标准不一,多数无法入网的现象极其普遍,加重了地方文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的难度。

3 地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策略
3.1 面向地方的基本策略
(1)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收集上应努力争取地方的积极支持。要使政府和社会民众意识到收集和保存地方文献工作不能仅依靠图书馆,而是需要政府与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要把征集地方文献工作变成一种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由政府出台具有地方法规性质的呈缴本制度,社会各单位及个人要积极响应[5]。许多省市的相关政府部门都已发布了有关征集地方文献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了当地出版机构及机关、团体出版的著作、刊物等资料需缴送当地图书馆收藏,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收集地方文献的政策依托。
(2)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与地方收藏机构(如市县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联、出版社、地方志办、党史办等)建立长期相互协作的关系,可以指定专员这些部门保持长期的联系与合作,以便及时补充和更新地方文献资源,确保地文献的收集工作能够持续和完整地进行。
(3)地方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投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投入和消耗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是无法估量的,此浩大的工程仅靠一所学校或部门的财力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多种措施积极争取学校、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持续进行。
3.2 本馆建设的基本策略
(1)地方图书馆应转变观念,取得为地方服务的共识,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的优势在于地方,发展也应该在这方面做文章。三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身为三明地区的一所地方性高等学府,积极掘三明地区地方文献资源是三明学院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刻铭记地方文资源建设对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研、教育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为本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各方面投入,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2)解决地方文献分类、著录等难点问题。由于地方文献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专指性等特征,因此对地方文献的分类标引,除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期刊分类表》和当地的“地方文献工作规则”进行规范外,还应增加适用于当地地方文献的专用复分表来突显地方文献的显著特征。主题标引在呈现地方文献内容特征完整性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被认为是地方文献内容的最佳标法。地方文献的著录格式应采用 CNMARC 格式,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著录字段的完整以及著录数据的质量。此外,为了全面而有效揭示地方文献内容,应再制定相应的著录实施细则,以便对地方文献逐篇标引以及重要段落的标引。另外,非正式出版物占地方文献数量的大头,版式不规范、载体类型多等特点加大了对地方文献进行规范整理的难度。实践证明以下几种处理方式较为合理:年鉴、年报、会议录、文史资料作书处理;连续出版的通讯、简报、小报作报刊处理;零散资料一般按其事件主题和时间归类集中,装订成册,依内容自拟题名,作书处理等等[6]。
(3)地方高校图书馆可建立地方文献馆和专题库,进行地方文献加工。以我校图书馆为例,通过科研立项,抽调相关人员成立科研组,科研组成员多次下乡到宁化、清流、上杭等纯客家地收集资料,经对收集到的客家文献整理加工后建立了客家文献数据库,并将相关文献录入数据库,实现了客家文献的数字化,为地方客家文献资源的共享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该数据库系统整理和收录了客家著作、名人、文化、风俗、建筑、族谱,收录的文献类型有文字、图片、音频等。
(4)强化地方文献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地方文献的读者服务水平。更好地为读者、学校科研以及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是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服务的主体是地方文献工作者,为了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地方文献工作者除了应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外,还应熟识当地的名人、专著、地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通晓当地的重大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存史、资政、励志方面的作用。

总之,地方文献是“一地之百科”,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对促进地方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仍是困难重重,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是不容忽视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凭借其独特的文献资源、地域和人力资源优势,加之不懈的努力,定会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兴余,于然波.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初探[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1(1):88-91.
[2] 徐兴余.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与开发研究[J].现代情报,2003(9):15-18.
[3] 邹华享.关于地方文献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图书馆论坛,2004(6)150-154.
[4] 林明珠.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80-82.
[5] 张建国,李金玲. 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发地方文献工作研究[J].现代情,2007(7):98-99.
[6] 夏志玉.开发地方文献 服务地方建设[J].现代情报,2004(8):183-186.

作者简介:熊泉玲,女,1988 年生,三明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出处〕 图书情报导刊 2016年第1卷第1期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