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试水农产品营销


    

    
   
   浙江杭州有家名为“云集微店”的平台,与传统电商和微商不同,采取社交电商模式,“脉冲式”的流量供给,正好符合了农产品上行量大时短的特征,已有诸多成功上行案例。
       一、社交电商:直击上行“痛点”
       开网店一度风靡全国,但实际上,门槛越来越高:首先需要数十万元的投入,用于进货、美工、营销,还要操心售前售后客服、广告投放、打包发货等,最后还得从微薄的利润中,挤出资金向平台买流量。
       云集微店的模式打破了这一恶性循环:店主在平台上开店,只需扮演导购员角色,销售之外的所有环节,包括货源组织、客服、内容、仓储配送、售后服务等,全由平台承包。
       目前,已有180万店主在云集微店平台上开店,其中84%为兼职,这些散落的个人替代了原来传统的媒介和渠道,而依托平台整套供应链服务的形式,则为商品质量提供了保证。这种模式恰好解决了流量获取的问题,相比过去“中心化”的电商平台,基于细分领域的个体影响力,有着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的传播面。
       二、小试牛刀:已解决133吨滞销果蔬
       1.8万斤芙蓉李,多久可以卖完?最近,一名来自福建省武平县的创业女大学生陈莉群,她所用时间是8小时。无独有偶,还有更为惊人的速度:6月初,安徽界首12.5吨滞销土豆,短短40秒售罄;7月中旬,洛川特产苹果3小时内,卖掉了10万斤。
       这些奇迹的背后都有同一个身影——云集微店。今年5月,云集重磅推出了一项“惠农计划”,与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百县千品”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培育孵化100个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已有包括界首土豆在内的四组产品上线。产品品控、包装设计、仓储物流等环节都有专业团队负责前往当地进行运营指导。在后端推广上,云集微店通常给出“最强”推广资源的配置。据悉,云集平台的社交成交转化率高达8%。
       二、创新不易:当年也曾受质疑
       从增长态势来看,年度销售额超500%的增速,让云集微店不断被推至聚光灯下。然而,两年多的成长之路,走得却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展早期,云集也曾遭受过质疑。
       2015年下半年,云集微店开始全力地推,但当时的地推方式被监管部门认定,存在多级分销嫌疑,为此被开了罚单。2016年,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陆续介入后,云集微店针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
       云集微店获取早期用户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虽存争议,但平台为品牌商、兼职零售店主、消费者之间,确实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截至去年底,虽然云集仍处于亏损状态,但重新出发后,反倒吸引了更多的深度合作。今年以来,云集微店每月的销售额从不足1亿元,快速增长到了7亿元,店主则达到了180万个,总共为社会创造了5000个包括销售培训、客服支持、仓储物流等在内的就业岗位。


〔出处〕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2017.8.11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