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农业”:不一样的共享经济


    

    
   
   一、“共享农业”由来已久
       如果提到最早运用“共享经济”的行业,农业一定是其中之一。
       2012年,在北京小有知名度的小毛驴市民农园以农业为基础、以分享为卖点的农业模式与“共享经济”的特点不谋而合。据小毛驴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场现有的消费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劳动份额成员”。每周需要亲自耕种,农场提供30平方米耕地、种子、有机肥和技术指导等。预付费为半年1500元。另一种是“配送份额成员”。由农场耕种后将农产品送货到家,预付费为半年2200元。如果会员到配送点自取,这样可以减少配送成本,预付费用为1900元。
       和小毛驴一样,大部分的“共享农场”都是这种模式。在当时,不少类似的农庄都难以经受住时间与成本的双重考验,只有少数坚持了下来。不过,对于坚持下来的“小毛驴”们来说,曾经的经营经验加上如今的科技进步,未来还是值得憧憬的。
       二、农业,可以“共享”的还有很多
       除了“共享农庄”所引领的“农田共享”,在农业领域,依然有很多方面可以让“共享”大有作为。例如,农业设备一般为产业链上需要用到的大型机器,都是农忙时才会用到,其他时候只能闲置。各地的农机合作社一般会进行协调,帮助所在地从耕、种、收及加工全程机械化。但是,受地域和习惯的局限,使用率无法得到最大限度提高,使用范围也没有得到扩大。如果可以将“共享农机”的概念进行隐身,就可以将这些农机的价值发挥出来。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认为,“共享农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三、发展“共享农业”前景广阔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共享农业”将会向更多的领域渗透,与其他经济形态集成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进一步激活农村现有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农业资源的共享,可以把农业建设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此外,未来乡村旅游、金融信贷和家政养老服务等行业都可以实现与分享农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方式。
       有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手段的探路,也有了“共享农庄”等老前辈的经验,相信未来的“共享农业”将会朝着更加健康、绿色、快速的方向发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共享农业”将会成为继“互联网+农业”之后农业领域的“新明星”。


〔出处〕 摘自《中国兴农网》2017.8.18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