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


余丽君

    

    
   

[摘 要] 本文指出地方文献的有效收集、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是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探讨了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方向。

1 地方文献的特征和收集范围


地方文献是记述地方情况或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献,包括方志、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与地方出版物,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及地方人物的重要资料,在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由它的地域性特征与数量上的稀少决定的。


1.1价值的地域性。地方文献是多侧面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多方面内容的文献资料。由于地方文献的产生方式是主要靠当地人士编撰,就使地方文献有了一个最大的特色:详细、准确。若与地域的惟一性相结合,又决定了它有“独一无二”的权威性。


1.2收集的特殊性。从地方文献的形式看,大多数文献都是非正式出版物(正式出版的数量极少)。通过一般的采购方式不可能有效地收集。必须采用订购、捐赠、交换等独特的方式,才能建立地方文献的藏书体系。


1.3使用的专指性。地方文献是了解地方历史与现状、社会与人文的基础文献,掌握它是进行各类区域性研究与决策的前提。它的地域性特征构成了使用的专指性;它内容的广泛性(政治、文化均要涉及)又形成了使用的多样性。这就使地方文献在使用时具有了极强的专业特征。这样各类研究者从中能探寻出许多具有独特价值的内涵,为他们研究决策提供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


1.4管理的针对性。由于地方文献的上述特点,如果立足于充分使用的目的,就必须对它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便于利用。许多读者在使用地方文献的内容时,专指度一般都非常高,这就要求对地方文献的管理必须以揭示文献的内在信息、充分展示文献的内在信息、充分展示文献的使用价值为目的,采用分析著录、主题标引、专题汇编,并辅之以多种索引、目录等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反映地方文献的隐含信息。


2 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为经济建设提供有效信息


面对新形势。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去开发文献资源以迎接市场的挑战。笔者就本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际,谈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为本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2.1 配合编史修志来进行开发。多年来,我们接待了来自省、市各党政机关、厂矿及外地区的众多编史修志工作者,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发挥了地方文献的作用,深受读者和有关部门的好评。如:《辽宁省水利志》、《辽宁省财政志》、《市人民银行金融志》、《沈阳市园林志》等等都已出版。


2.2根据社会需要编印有关书目和索引。近几年来,我馆先后编印了《东北日报索引》、《东北地方文献题录》、《沈阳日报索引》、《馆藏古籍目录》等,这些都为本地区课题调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3编辑型开发。将分散在各种类型、各个类目、各种文种的文献,经科学组合而成为读者特定需要的知识系统;也就是对文献进行深入的挖掘与科学整理,并编辑出一种新的文献。


2.4积极参与科研人员的课题研究。与科研人员相结合,深入到有关的课题中,直接参与科研活动,共同承担和完成某项科研课题。近几年来,我馆与市科委合作,承担软科学课题研究,共同研究撰写《沈阳“百亿工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1995年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2.5以咨询室为阵地,充分发挥利用馆藏图书资源为读者服务。沈阳市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突出的事例有:


(1)论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造微观经济基础》,这是为市委书记张国光服务的课题,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沈阳日报》、《新华日报》内参刊登,得到朱镕基总理的批示和肯定。针对这篇论文。我们根据课题需要为其收集、检索、揭示、提供文献,使读者顺利完成课题。


(2)长春电影制片厂拍电视剧《努尔哈赤》,急需查找当时的有关历史图片史料、服装等方面的资料,都是到我馆查阅参考了有关的第一手资料,最终获得“飞天奖”的殊荣。


(3)市文联组织一个写作班子,撰写电视脚本《远东阴谋》。该剧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变。我馆结合本专题,经过周密思考,确定检索途径,提供中日文资料50多份,读者摘录30余万字。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央档案馆合办“九·一八”事变资料专题展。我们为其提供了系统、珍贵的历史图书和史料.如:“张学良官邸(又称大帅府)被日占据”、“日军在大街上检查行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人物”等7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5)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二位老师为绘制大型壁画《盛京风貌》,到我图书馆查找有关当时的市井风情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资料。我们提供《盛京通志》、《陪京杂述》、《沈阳县志》、《奉天市要览》等历史文献。为其全面介绍和深入了解沈阳的历史风貌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和丰富的形象素材。使其所绘制的大型壁画《盛京风貌》受到好评并获奖。


3 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要生存发展,就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利用地方文献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文献资源。今后应努力的方向是:


3.1努力挖掘馆藏文献资源,探索信息服务新路。长期以来,地方文献部读者服务主要以整体出版物为中介,开展借阅活动。工作人员往往不想翻阅出版物中的具体内容.读者对其所包括的各种信息不甚了解。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要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者应由传统的“文献服务型”转变为“文献资源开发型”.在馆藏文献的开发利用方面,一是要加强对文献进行一般整序的书目、索引的揭示和宣传;二是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加工的专题报刊剪辑、信息综述等。并利用馆内图书、报刊优势,从现有的书报当中筛选出涉及本地的文献资料,加以剪辑、制作卡片、编制索引、分类归档立卷,使其内容充分被揭示,以便读者查询利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有效的中介,成为信息市场中活跃的一员。


3.2应立足进入信息网络的目的,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力度。地方文献是图书馆进入信息网络的利器,但现在的管理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无法与信息网络联结,必须立足未来,尽快研究出由手工整理向机编方式过渡的办法,集中人力、物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3大量积累数据。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尝试性地建立起综合网络要求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并以此来培训人才,总结经验。


3.4采取多种形式,制作各种专题性的地方文献产品(如缩微磁盘、光盘等),以丰富文献类型,既作为网络基础产品,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加强用户培训。图书馆收藏、整理和开发文献资源的目的是提供给读者利用.因此,要使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得到深度挖掘,还必须加强用户培训工作。比如举行“文献检索讲座”。向读者介绍馆藏情况及编制书目、索引等,引导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出处〕 图书馆学研究 1999(2)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