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以太原市图书馆为例


张世娟

    

    
   

摘 要:介绍了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界说及其功能,阐述了如何做好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前期规划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的措施,指出了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存在的不足之处。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类图书馆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在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发展以及读者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太原市图书馆始终注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的工作来抓。聘请专家对本地区的地方文献进行调研论证,组织本馆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对本地区的地方文献进行采访征集、整理加工、二次开发、数据库建设、社会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初见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现以太原市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新馆建设规划为契机,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地方文献资源馆藏体系,从而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创新与共享。

1 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界说及其功能
1.1 地方文献的界说
正确把握地方文献的界说,是搞好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的前提。长期以来,图书馆界对地方文献定义的理解有所不同,把地方文献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的角度讲,地方文献是指本地区的一切资料,按载体形态不同可分为纸质、光盘、音像、电子出版物等,按类型主要分为地方出版物、地方史料、地方人物等;从狭义的角度讲,地方文献是指内容涵盖地域特质的一切出版物,具体包括反映本地域的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文献[1]。对公共图书馆而言,全面完整地收集地方文献资源,既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又能为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提供文献保障。
1.2 地方文献的功能
(1)揭示文献资源,宣扬地域文化。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全国70%的地上文物都在山西,而且历史文化遗存也非常丰富,历史文献浩如烟海。现保存在太原市图书馆的实体馆藏地方文献 10000 多册,古籍地方文献2000多册,地方文献资源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专题,分别是:晋商文化资料专题、傅山文资料专题、山西文物古迹资料专题、山西地方石刻资料专题、阎锡山研究资料专题、根据地资料专题、民国山西资料专题、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专题、
太原老街巷资料专题、太原地方名吃资料专题等。为了充分揭示文献内容,对馆藏地方文献进行整理、加工、研究、开发,并深度挖掘二、三次文献,使人们对当地文化具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
(2)开发旅游景点,带动经济增长。地方文献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史实依据,如图书馆对史志、碑谱及文物古迹文献资源等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为旅游景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开发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太原周边的晋祠风景名胜区、天龙山和龙山道教石窟、东山和西山景区的开发等,就是图书馆利用文献资源的很好尝试。又如图书馆对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文献资源进行挖掘,可为太原市的面食文化节、太原庙会、中国国际煤炭博览会的召开,提供大量的史料依据,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又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增长。
(3)提供信息保障,促进地方发展。
地方文献记载着当地丰富的地理、物产、民族风情、名胜古迹等,记载着历史发展和民族繁衍的进程等。我馆收集有全国各地的省志和市志,山西省各市、县、区新修和补充的市志、区县志、乡镇志和村志,传统的府州志、山河志、庙宇志,各行业的行业志、统计年鉴、单位名录和企业报表等。太原市区召开历届节会时,我馆会派专人收集节会形成的文字、照片、实施方案、活动指南、学术论文等[2]。这样就能够为各行业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料,以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 做好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前期规划
2.1 建设规划的前期准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地方文献这一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资源体系必定会被赋予新的内涵。所以,制定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之上。首先,图书馆应邀请对地方文献有所考究的专家、学者,针对地方文献征集的区域、范畴、内涵等做出界定;根据本地区的地理地貌、行业特色、经济发展、人才储备、科技成果、文化教育等确定收藏和征集重点。其次,地方文献工作人员要对馆藏资源、人员结构、设施设备状况等有所了解。第三,地方文献工作者必须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历史、地理、人物、科研成果、民俗民情等具有比较全面的了解[3],进而使公共图书馆能合理布局馆藏、兼收并蓄,使地方文献能真正服务于当地社会与经济建设。
2.2 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
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在前期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近期计划和中、长期目标。考虑本馆发展规划、经费投入、设备状况、技术手段、地方文献的建库形式以及人员配备等具体问题,制定地方文献收藏标准,利用地方文献的工作条例,使地方文献征集人员能够执行统一标准,严把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关,真正使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能反映地方特色,服务于社会大众。

3 实施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的措施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搞好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首先要把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制定好,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经济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和损失,把图书馆有限的人力和资金用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刀刃上。馆藏资源建设如果没有规划、没有重点、没有系统性和连续性,那么其建设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图书馆地方文献要避免盲目收藏和随意征集。
3.1 建设规划制度要完善
制定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要求:内容具体、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开展地方文献部读者查阅、咨询服务工作,研究地方文献的开发工作,对地方文献进行挖掘、抢救、保存和传承等;细致统计分析地方文献月征集数量、月借阅册数、服务成果的数量、讲座和活动的次数等;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与工作人员的岗位目标责任挂钩。这样,可有效调动本部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建设规划体系要完整
图书馆分管领导及地方文献负责人牵头,逐步建立起图书馆自己的征集网络。一是大力宣传,鼓励市、县、区所属单位、个人收藏者捐赠地方文献资料;二是与档案馆、史志办、政协、文联、科协等单位沟通,采取发函征集、委托征集、上门征集等方式;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地以 E-mail 形式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专家学者发送征集邮件;四是从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中拿出一定数量用于购买地方文献资料。地方文献馆藏采取征集与采购相结合的集藏方式,使地方文献的馆藏体系逐步完善,从而大大丰富和充实地方文献馆藏资源。
3.3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规划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最佳途径。按照图书馆分类著录规则,把馆藏音像资料、缩微资料、书画作品、照片资料、拓片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多点检索的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可方便读者检索,节省读者的宝贵时间。同时,随着扫描技术、语音技术的问世,对地方文献进行全文数字化加工、建立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成为可能。这样可以方便读者查寻,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地方文献除传统的印刷型图书外,纸质文献资料(如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缩微胶片、幻灯片等)正在逐年增加,对这些非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可以大大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4]。这些数据库的建立,除能够方便读者检索利用之外,还可以进行馆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众了解山西的窗口,推动了本地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了进一步充实地方文献数据库,我们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收集地方文献的网络资源。地方文献的网络资源包括电子出版物、网络数据库、虚拟图书馆资源、地方网站信息资源以及专业网站信息资源。图书馆应选配一批有地方文献专业知识和计算基础知识的队伍,对数字资源进行筛选、加工、编辑、制作等,这是建设地方文献虚拟馆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收集地方文献实物资源。山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浩瀚的历史文献。据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显示,山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452处,其中古建筑367处。同时在三晋大地上,还有许多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如丁村、西侯度村、许家窑等。这些实物资源主要包括古建筑、石刻、石碑、匾额、牌坊。历史文献有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契约、家谱,清末时期的私人笔记,山西的票号书信,晋商在明清时留下的商书、古旧照片等。实物资源和文字记载相互考证,是深度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的重要手段。
(3)收集电台、电视台的地方文献资源。电视台、电台已成为大众普遍的传媒手段之一。地方文献工作者可以在电台、电视台节目中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新闻等的地方文献资源,把录像、录音资源以动态形式加以收集,并进行数字化加工。这是图书馆对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的一个重要补充。
(4)全方位、多视角地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全球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电子出版物的迅猛增长,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变。图书馆除收藏纸质文献外,还有其他载。按书目、索引、题录、文摘等把地方文献分为不同的著录方式;按图书、期刊、光盘、磁带、音像资料等把地方文献分为不同的载体形态;按计算机和手工两种方式把地方文献分为不同的检索形式;按实体和虚拟两种馆藏把地方文献分为不同的馆藏形式。对此,我们必须多方位、多视角地采选征集、整合加工、二次开发各种形式的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5]。
(5)协作共建,协调共享,完善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地方文献是研究本地区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的重要文献。除公开出版物外,部分地方文献常以内部资料发行,属非正式出版物,在单位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刊印和制作次数较少,图书馆要全面系统地征集地方文献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独家占有原始文献的观念,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图书馆在收集地方文献时,应主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采取编制联合目录、购买和交换文献、转换载体形态、扫描和复制文献、网上搜索资源等手段,获取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源;还可以通过与相关部门联系,进行协作共享,深度挖掘地方文献资源,并且进行科学整合,使其形成系统化、全方位的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
3.4 加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根据本地区各行各业和社会大众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从我馆的实际出发,在市、县、区建立起各图书馆及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行地方文献互换,互补、互通有无。同时,在征集网络渠道畅通无阻的前提下,力争地方文献征集全覆盖、无死角,高效快速地与各图书馆及协作单位之间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6]。

4 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工作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一是对地方文献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具体、可行和系统的建设规划措施;二是由于图书馆自身原因,制约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的开展。目前,我馆收集地方文献主要靠社会捐赠及部分人员在外征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征集力度不够,品种少、文献资料不全,此外,还有馆藏重点不突出,征集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重藏轻用、挖掘深度不够、检索途径少等问题。所以,制定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势在必行。

5 结语
总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对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研究以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地方图书馆必须重视和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宣传和推广地方文献资源,提升和加大地方文献的利用率。虽然我馆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地方文献工作者除继续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了解社会需要之外,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应把地方文献工作作为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调整工作模式、拓展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质量,使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献资源不仅能为本地区的社会发展服务,而且能为全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 那艳.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1):42-44.
[2] 骆伟.关于地方文献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8(6):214-217.
[3] 易雪梅.地方文献工作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1):28-31.
[4] 肖碧云. 论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1):36-38.
[5] 梁静.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1(1):42-44.
[6] 喻丽.我国高校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现状、问题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4(14):63-70. 

作者简介:张世娟,女,1965 年生,太原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出处〕 图书情报导刊 2016 第1卷第4期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