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家谱简论(续)


邹华享

    

    
   

〔摘 要〕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家谱纂修情况,重点论述了家谱的利用价值及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修家谱已经基本失去其社会功能的看法。


3 社会价值及利用辨析


3.1 家谱的社会价值


3.1.1史料佐证功能。这是家谱文献的主要功能,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自然地丧失了其 现实实用价值,不可能象历史上那样起到它的政治和道德教化功能。但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 案材料的家谱,可供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经济史、妇女史、 人物传记、伦理学、民俗学等若干方面的研究利用,有着巨大的学术史料价值,正如梁启超 指出的家谱是“重要史料之一”,“实可谓史界瑰宝”。〔15〕


在移民史研究中,谭其骧先生的《湖南人由来考》〔16〕乃是利用家谱资料和方志氏 族志进行研究的开山之作;其学生曹树基的《湖南人由来新考》〔17〕是又一篇力作 。张国雄在撰写《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18〕时,开始是希望在古代官方文献中 获得直接了解,结果是记载太少,令人非常失望,只好转向主要利用家谱和地方志。阅读两 湖家谱500多部,其中湖南家谱197部,详细地论述两湖移民氏族迁出地、移民动因、迁徙路 线、移民人口、移民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礼仪在家谱中占有一定篇幅,如冠礼、笄礼、昏(婚)礼、丧礼、葬礼、祭礼等等,是研究 民俗学的重要资料。〔湘乡〕《田氏三修族谱》(清光绪三十年紫荆堂木活字本)的“家礼酌 宜”,仅“丧礼”就有18页,诸如发丧、告祖、入棺、吊丧、祭奠、出殡、守制等各个环节 怎么做、怎么讲,都靡述无遗,有助于了解上湘一带的丧葬活动。


家谱就是人谱,是有血亲关系的男人谱。要研究人物的家族史,撰写人物传记,必须利用家 谱资料。如《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十九卷首一卷,谱尊曾参为宗圣,一派祖,传四十二 派孟鲁公迁茶陵;四十五派霸公南宋时迁衡阳唐福,六十二派孟学公明清之际迁湘乡大界。 大界曾氏出了曾国藩兄弟,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晚清皇朝的柱石,名播天下。曾国 藩属大界老四房贞桢房,第七十派,谱名传豫,下有长篇传记,其父毓济,名麟书,号竹亭 ;其祖父兴NFEA6,名玉屏,号星冈;其弟传晋(国潢)、传谦(国华)、传恒(国荃)、传 履(国葆),都有文字介绍。谱载李鸿章撰《文正公神道碑》、郭嵩焘《毅勇侯曾文正公墓志 铭》、汪士铎《祭文正公文》、陈兰彬撰《太傅一等毅勇侯文正公祭文》等,卷三祖训,即 “文正公遗训”,还有清同治、光绪皇帝褒奖曾国藩兄弟的诏敕、御制碑文、祭文,这些资 料都是研究曾国藩必须参考的。又如〔长沙〕《余氏草谱》,1943年白华堂油印本,余剑秋 (名籍传)主编。余氏乃近代长郡望族,官宦人家。“草谱”详细地记载了余肇康及余肇升的 儿子余范传、余NFEB9传、余籍传、余箕传等余家俊彦的生平简历以及余家的姻亲关系 ,为我们研究余氏家族史和人物提供了原始资料。再如,关于辛亥革命先驱秋瑾烈士的生年 有5种说法,各持已见,都是秋瑾亲友的回忆,无可征信的史料。而1916年修的〔湘乡〕《 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王廷钧(字子芳)“配秋氏,字瑾,寿南公女。清浩封夫人,光绪 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时生,光绪三十三年丁末六月初六辰时殁在浙江山阴县,葬西湖有碑 亭。……”光绪三年十月十一日即公元1877年11月15日,这个日期应该是准确的,因为在光 绪二十年,秋家与王家联姻时,要互换双方的庚贴,上写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 等内容。是谱载有张翊六撰写的《子芳夫妇合传》介绍了王子芳、秋瑾夫妇的情况。张翊六 是他们的儿女亲家,又与王在京共事多年,所书内容属实,朴素无华,可视为评介秋瑾、王 子芳的权威性史料。


在“谱例”(或“凡例”)中,对如何记录女性成员都有明确说明,一般都是以男性为叙述主 体,在丈夫名下,附属妻子,曰“配某氏”,表示出夫为妻纲的宗法准则,对于一夫多妻 的或妻亡续娶的,则有不同写法,如“妾”、“侧室”、“别室”某氏,或写作“娶”某氏 ,以别妻妾的名分。〔益阳〕《熊氏续修族谱》“凡例”曰:族人续娶叫“继配”,若娶的 是再嫁妇,则书“续娶”,绝不书“配”字。谱中对妇女的贞节、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都 有明确规定,如实地反映了妇女在族权、夫权的压迫下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如《湘潭龙船港 李氏六修族谱》“家训”、“家规”中的“肃闺门”曰:“季氏伯妇,隔阈语肥。内外有别 ,卑幼不违。中馈是主,无仪无非。三从克协,四德罔亏。牝鸡司晨,祸阶以成。母为冶容 ,倾国倾城。中NFED1蒙耻,辱及先人。肃尔闺训,作则在身。”“闺门之内,风俗攸 始,须别内外远嫌疑。权柄必归丈夫,勿使干预外事。三姑六婆毋许入门,美婢俊童勿令在 室。其有赋性凶狠,不敬舅姑、离间骨肉、不和妯娌、妒忌妾媵、致妨嗣续、闲游邻舍、不 避猜疑、不事女红、不操井臼、好酒贪睡、惯鼓唇舌、播弄是非、割切不正、烹调不洁、私 馔饮食、慢亵宾客、苛刻奴婢、不恤岁寒种种悍状,实干家政。轻者罪及其夫,重者屏之外 氏,以示惩戒。其或女子已嫁而归及将嫁者,仍以世次列坐,不得辄居客位。违者罪坐父兄 。”“闺门不肃”,还要“罪坐父母”,这是何等的不公啊!对所谓的“节妇’、“烈女” 也予以列传褒奖。因此,家谱对妇女史研究可以提供正史及其他文献以外的资料。


不少家谱收录了田租契据、合约、祠田管理文书、房祠产出售文契、祖山育林禁约以及因田 产、墓地纠纷而引起的讼案和判决书,虽然涉及的是一家一族,但对研究农村经济史很有帮 助,有些材料有其独特的利用价值。


3.1.2 道德教化功能。家谱中大多载有“族规”、“家法”、“祖训”“家训”之类的内 容,勿庸置疑,这些内容不少是“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封建卫道士说教和“君 臣父子”、“三从四德”的封建主义思想。但也有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起积极作用的传统伦 理道德规范,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友兄弟、睦近邻、慎婚姻、崇俭朴、戒奢侈、禁 赌博、忌荒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是辩证统一的, 一个国家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只能是一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现代文明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取其精华,扬其糟粕,以几千年中华文明为依托,现 代文明建设之花才会根深叶茂。当今,国家提倡“以德治国”,更要大力提倡和宣扬用具有 现实教育意义的传统伦理道德来治理我们每一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治国兴。


“族规”、“家法”与“家训”在教化的手段方面是有区别的,“族规”、“家法”是以惩 罚作为手段来规范族人行为,维护宗法秩序和家族统一的;而“家训”是以说教和训导的 方法来实施其教化功能。仍如〔湘潭〕《龙船港李氏六修族谱》“家训”“谨丧葬”;“慎 终之礼,人生大故。附身附棺,诚信是务,遵制成服,速营封墓,水火不虞,防之宜预,毋 信堪舆,致滋延误,土厚水深,葬之孔固,既葬复迁,情同抛露,期我族人,谨於平素”。 家规曰;“丧葬,称家有无,随力丰俭,此属定论。若一味简略得为而不为,与一味张皇不 得为而为之,均为不孝。每见世之治丧者,NFEA7务繁华,妆饰体面,修斋宴客,建醮 若干日,开堂若干日,声名虽盛一时,父母究向所赖。又或酷信风水,贪谋阴宅,亲在则视 为可有可无之人,亲没即居为求富求贵之具。揆厥由来,虽为亡亲谋域兆,实为自己计安全 也。倘或年久不葬,一遇时势变迁,水火不测,毁伤暴露,纵得佳城,罪将安赎?然则虚费 于无益之地。不若从厚于棺椁窀穸之为善也。凡遇父母有疾,预先置备棺椁,至于考终,急 时加意收殓。一涉草率,后悔莫及。且以安葬入土为主,尽心营坟为要,择水深土厚之处葬 之,使异日不为道路所侵,不为耕犁所及,俾父母遗骸安寝于壤,亦已幸矣。至若掘人邱陇 ,营我佳城,则又断断乎不可者。如有贪乏无力及期不能举葬者,当量拨余沥稍为佐助,不 惟上光祖宗,而且下裨孙子,良法美意洵可久远,倘敢迁延,鸣祠重责。”“倘敢迁延”, 绳之以“鸣祠重责”,这就是“族规、”“家法”的惩罚手段了。


3.1.3 寻根认同功能。家谱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对民族的心理素 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尽管他们 之中已有不少人入籍于所在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国籍认同、政治认同的改变,并没有改 变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我们是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肤的旗帜上写着中华 。”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这种民族和文化认同提供了一定的根据。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 展,大批的海外游子回到大陆寻根问祖,沿海地区更是形成了寻根谒祖热,家谱撰修热,内 陆省份的湖南省也大致是这样。曾任美国旧金山湖南同乡会会长的钟武雄在美国工作、生活 了近60年,1979年就回到湖南醴陵为父母扫墓,墓地所在就是根据钟氏族谱所载“墓图”确 定的。后在父母墓庐旁建起了一幢三层楼房,每年要回醴陵住上几个月,并且要求其在美国 的子孙轮流回醴陵。把他在醴陵的亲戚的子弟近百人送到美国在他开的几家餐馆打工,为醴 陵家乡捐资办学、建立留学奖学金,兴办福利事业。与朱NFEA8基共曾祖的堂兄朱NFE A8坚在美国与儿孙续修〔长沙〕棠坡朱氏家谱,以联络雨田公(朱NFEA8坚曾伯祖)、 岳NFEA9公(朱NFEA8坚、朱NFEA8基曾祖)在海内外的朱氏后裔。家谱在寻根问 祖,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海外联谊工作,团结“三胞”和华人,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确有其 他文献资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 家谱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既要充分肯定家谱的史料价值,确定它在历史文献中的地位。同时,要认识到家谱是“天下 最不可信之文籍”〔19〕,用家谱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伪,不可全信全疑。私修家 谱的通病是追认“帝王圣贤泽被后世、文章节义昭垂史册、为后儒仰宗”的古人为始祖 〔20〕,“宋元以后,私家之谱,不登于朝,于是支离傅会,纷纭NFEB1驳,私造官 阶,倒置年代,遥遥华NFEB2,徒为有识者喷饭之助矣。”〔21〕文天祥就说过 ,家谱“凿凿精实 ,百无二三”〔22〕,〔浏阳〕张氏八修族谱(清嘉庆二十四年孝友堂木活字本),张 声扬等在福建六修、江西义宁州七修张氏族谱的基础上续貂浏邑张氏世系,称受姓世祖挥, 黄帝之子少昊金天氏第五子,字玉爵,号天禄,当诞时始制弓矢,因赐姓张。奉汉留侯张良 、唐相张九龄为祖,“八修”尊挥第一百三十四代孙化孙公为始祖,宋淳熙至淳NFEB3 时人。而 何祖于何时从何地迁浏阳,谱却未载,世系源流缕述不清。浏阳张氏或为五代之前北方移民 之苗裔,或为土著,攀援福建张氏,宗在渺渺之际,何以敬宗收族。谱前载吕蒙正、文天祥 “原序”,吕、文何时为几修张氏族谱撰写序言,未作任何交待。吕蒙正(944~1011),北 宋 时三度为相,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名臣,二人相隔200多年,如何同时为张氏族谱作 序,荒诞无稽。桃源翦氏因出了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而闻名遐迩。〔桃源〕《翦氏族志》述翦 姓由来时,说翦氏本姓哈,新疆维吾尔族,因战功卓著,受皇帝“赐姓”,一说是元帝,一 说是明太祖,始祖哈勒·八十及其子拜著战死后,荫授翦氏后裔为常德卫正指挥使,历时五 代,可明清《常德府志》无载,只载其后裔任过左千户,显然是伪造先祖官阶。据笔者推断 ,拜著次子常黎落籍桃源后,忘情桃源山水,在桃花溪对岸剪刀溪筑庐定居,为了更好地融 入当地的社会人文环境,于是因剪刀溪之名,易哈氏为剪氏,因邑而氏,古之通例。直到清 道光以后,剪氏后人因“剪”字不雅,改“剪”为“翦”。对此,笔者已著专文发表,以正 翦氏由来之源。


湘西古为苗蛮聚居之地,世居者为土著少数民族,其远祖绝非汉人,后民族混居,渐次汉化 ,但总是苗蛮后裔,具有苗蛮血统。已经汉化的少数民族,为了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和取得 社会认同,讳其所从出,乃以远祖托名于往代伟人,演绎其迁徒源流,附会出显赫的家庭世 系背景。如〔城步〕《杨氏通谱》“源流总序”中称杨氏“衍于黄帝”,受姓始祖为杼公, 生于周成王三十年,食采邑杨国,为杨侯大夫,始以杨为姓,杨国古号宏(弘)农,乃黄帝所 封之地。三十五世祖杨震,字伯起,东汉人,有廉声,汉安帝NFEB4命封为关西夫子。 屡传至再 思,生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五代时奉命守沅州,梁高祖开平四年(910),擒斩盘踞飞山 (靖州界内飞山峒)之叙州蛮首潘全盛,以功封银青荣禄大夫、辰州刺史。再思确有其人(见 乾隆《湖南通志》苗防二,再思原作再兴,按再兴,南宋时人,其为再思之误可无疑。), 五季时飞山有承磊者,附于叙州蛮潘全盛,为楚将吕思周所杀。既擒全盛,承磊族人再思以 其地附于楚。旋复自署为诚州刺史,以其族姓散掌州峒,号十峒首领,再思能保据一方,著 威惠,没后民怀思之,至今庙祀不绝。伯起与再思渺不相及,断乎不可信也,且飞山之杨初 不 始于再思〔23〕。杨氏本西南溪峒著姓,唐末以来,繁衍于靖州、通道、绥宁、城步 、新宁一带,其谱述源流歧义自现,间有神话故事,难以自圆其说。即使少数民族中的大姓 望族,也落托名造祖的窠臼。如溪州彭氏,湘西众土司之长,史称“北江诸蛮,彭氏为大” 。历五代梁、唐、晋、汉、周和宋、元、明、清九姓王朝,为时817年。彭氏宗谱称溪州彭 氏为江西吉州庐陵(应为吉水)人彭NFEB5之后。彭NFEB5,正史杂史均无传,通鉴载 :梁开平四年,吴遣“水军指挥使敖骈围吉州刺史彭NFEB6弟NFEB5于赤石,楚兵救 NFEB5,掳骈以归”。于是有学者〔24〕曰:“楚以NFEB5为溪州刺史,子彦 NFEB7(一名士愁)为靖边都指挥使,守溪州刺史。”清同治《龙山县志》“土司考”则 称:“其先有老蛮头吴著冲……因延江西吉水县彭氏助理,彭氏以私恩结人心,日渐强盛。 至彭NFEB5,谋逐著冲”,著冲败走,又命人困毙于洛塔山石 洞。“NFEB5于梁开平间归顺,命为溪州刺史,子彦NFEB7(一名士愁)为靖边都指挥 使,守溪州刺史。”而梁开平四年(开平之末一年)NFEB5犹在吉州,为吴将敖骈所围, 焉得与吴著冲争雄长于蛮中乎?吉州之彭与溪州之彭既并著于一时,使其固为同宗,何以五 季诸史,竟无一言提及乎?谭其骧先生曰:吉州之彭与溪州之彭“则殆如风马牛不相及,断 乎为绝无关系也?〔25〕。后晋天福四年(939),溪州刺史彭士愁引锦、溪州蛮万余人 寇辰、澧二州,楚王马希范命左静江指挥使刘NFED2讨伐,越二年,士愁兵败,遣其子 师NFED3率诸蛮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马希范采以“蛮”治“蛮”的羁縻安抚策略 ,仍命彭士愁为溪州刺史,并立铜柱以盟誓。铭文中有曰:“溪州彭士愁,世传郡印,家总 州兵,布惠立威,识恩知劝,故能立三四代,长千万夫。”而彭NFEB5至彭士愁仅二代 耳,彭氏被命为溪州刺史,果如自NFEB5始,在铭文中必有所反映。因此,彭氏后人或 凭口述谱系,或存心作伪,冒籍江西而已。也有的家谱,因传主离籍,长期与家乡少有联系 ,纂修者只是根据他人口传致使史事失实和失载。例如,〔湘潭〕《韶山毛氏四修族谱》(1 941年西河堂木活字本),有关毛泽东及其亲属的一些记录就不准确。“族谱”载:毛泽东, 字NFEB8芝。而世人只知道毛泽东,字润之。“润之。是否是后来改的呢?其实,“族谱 ”记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字润芝”。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也就是说男子到 了二十岁的时候,表示成年了,要取字。取字是极有讲究的,名与字相表里,谓之表字。字 是对名的一种解释和补充。“毛泽东,字润芝”,这里主要用“润”释“泽”、“润”、“ 泽”同义互训,用“NFEB8”就不好解释了。之所以是“润芝”,又要与毛泽民,字N FEB8(润)莲,毛泽覃,字NFEB8(润)菊联系起来,三兄弟取字是衔接的。至于什么时 候改成“润之”,可能是毛泽东1914年到长沙上师范学校读书时改的,毛泽东有深厚的古文 修养,对取名取字无疑是精通的。“润芝”有点土气俗气,而“润之”则很大气文气,还十 分豪气。“族谱”中还记录毛泽东与杨开慧生的第四个儿子远怀,“出抚弟泽铭(民)承祧” ,也就是毛泽东把第四个儿过继给了毛泽民。毛远怀确有其人,确是毛泽民的抚子,但不是 毛泽东与杨开慧生的,而是毛泽民的元配妻子王淑兰收养的烈士遗孤,原姓王,后改姓毛, 谱名远怀,现名毛华初。1938年被王淑兰送往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湘潭 县委书记、省档案局副局长、省教育厅副厅长,是已经离休的正厅级干部。1951年后,毛泽 东数次召见毛华初夫妇及其子女,以叙天伦。由于不了解这些情况,有些研究“毛氏族谱” 的学者提出或“考订”了一些令人可笑的问题〔26〕。有关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用心去研究,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总之,对家谱要放在历史与社会中去认识、去鉴别, 切忌不要盲目相信。去伪存真,正确地使用家谱资料。........ (待续)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隹谱例》 


2,4,8,14,27,29.王鹤鸣.中国家谱知多少.中华谱牒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1 


3,15.梁启超.中国近百年学术史.十五.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北京:中国书店,198 5 


5,11.杨殿 .中国家谱通论,图书季刊,1946(3):1~2 


6.胡昭 .湖南省志.第二十卷.新闻出版志.出版,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7.伍新福.湖南通史(古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 


9.杨冬荃.家谱定义新说.中国谱牒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0.冯尔康.宗族制度.谱牒学和家谱的学术价值(代序).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 


12,18.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13,16,19,23,25.谭其骧.湖南人由来考.近代湖南人之蛮族血统.长水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7.曹树基.湖南人由来新考,北京;历史地理(第九辑),1990 


20.朱轼.朱文瑞公集.卷一.高氏族谱序 


21.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六.钜鹿姚氏族谱序 


22.文天祥.庐陵文丞相全集.卷八.跋李氏谱 


24.谢华.湘西土司辑略,北京;中华书局,1959 


26.宋平生.新发现的《韶山毛氏族谱》叙略及毛泽东家庭史事考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 90(2) 


2.刘丽英.华声.根在海这边——台湾连氏、吕氏、陈氏宗亲闽南祖籍探秘,南方周末,2001 -04-26

〔出处〕 《图书馆》2001(6)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