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探讨与研究


丁洪玲

    

    
   

摘要:分析了大数据及其带来的环境变化,探讨了大数据环境下地方文献的主要工作,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和计划。


随着地方文献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并传承地域文化等方面作用的日益显现,人们对地方文献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读者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形式、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给地方文献服务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全面提升地方文献服务能力的机遇。
1 大数据及其带来的环境变化
1.1 大数据的概念
当前,大数据已经成为IT领域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并以其应用的广泛性逐渐被其他领域所熟知。所谓大数据(Big Data),也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将大数据方法确定为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2011年5月,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and Company)发布了《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报告,将“大数据”概念化,并在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随后,大数据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虽然学术界对大数据还没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大数据所具有的4V特性是业界赞同的观点,即大数据的4个特点包括: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型(velocity)和价值性(value)。
1.2 大数据为读者利用图书馆带来的变化
1.2.1 读者自助服务增多。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现代化设备越来越自助服务,包括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读者办证、借书、续借、预约等,图书馆原有的传统服务模式逐渐向读者自助服务转换。
1.2.2 读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机会更多。大数据环境下强调的就是用户的参与意识。大数据的数据来源、知识服务能力使得大数据知识服务的重心转移到用户本身的需求。
1.2.3按需为读者提供服务。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提供的知识服务是以读者需求为前提的,读者大都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的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源或文献资料。

2大数据环境下地方文献的主要工作
2.1 制订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构建地方文献保障体系制订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可以使地方文献工作有序地开展。地方文献建设规划包括文献收集、文献开发利用、馆际合作等。例如,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地方文献征集的五年规划,包括地方文献征集范围的制定、每年每人的征集任务的规定、与被征集个人或集体的签订征集协议的制定等。如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4位征集人员每年的征集任务为500种/人,这4位同志在工作上有严格的分工,主要征集建国后陕西地方志、乡邦文献;陕西家谱及族姓资料;陕西各地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陕西各类志稿、各类专业志、部门志;陕西党史资料;陕甘宁边区革命文献资料;以及陕西作家著作、手稿等文献。同时陕西省图书馆在其网站地方文献主页上设立“征集公告”、“征集动态”及“馈书留香”栏目,倡导鼓励单位或个人捐赠。另外陕西省图书馆始于2008年建立陕西省地方文献征集协作网,开展地方文献联盟工作,主要包含地方文献联合征集与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联合建设,在丰富了陕西省图书馆地方资源保障的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陕西省各地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目前,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联盟已拥有105家成员馆。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科学制定地方文献收藏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征集、呈缴、订购、复制、交换等方式,不断扩充地方文献资源。图书馆除加强传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外,更要加强对新的不同载体、不同形态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整理。
2.2 开展地方文献创新服务
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开展读者服务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多数图书馆所提供的地方文献服务仍处在为“为读者查找文献”的被动状态,严重影响了文献的利用率和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要本着“为读者找文献,为文献找读者”的理念,积极开展地方文献的文化服务,有效地提高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2.1收集整理,编制专题目录。
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经过10多年的建设,馆藏地方文献数量众多,内容庞杂且散落,读者要从中获取资料信息,实属不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将征集到馆的馆藏地方文献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不同类别的文献采用不同的排架方式:如陕西省图书馆的年鉴整体上按中图法分类号上架,每种年鉴按年的顺序上架;县志、非遗资料以及文史资料按陕西各地区存放;而陕西作家专架图书由于以各作家文学作品为主,如果按分类号存放,读者利用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为此,地方文献人员专门编制了一姓氏笔画表,对照此表按作家的姓氏笔画上架作家作品,为读者利用文献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同时编制出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的年鉴目录、县志目录、行业志目录、文史资料目录、非遗名录等多种专题目录均上传至网站,供读者利用,即提示馆藏地方文献内容,又方便读者更好查找、利用地方文献资源。
2.2.2针对需求,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随着有地方文献信息需求读者地理范围的扩大,我们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来馆读者或省内读者,省外读者、来电、来函读者日益增多。2010年,上海读者郭立里先生致函地方文献需求代查资料。根据信中提供的线索,查到了有关陕西佳县人阎揆要将军的相关生平资料,并及时复印、寄送70多页资料于郭先生。上海读者郭先生的需求提示我们,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很有必要。此后馆外读者的文献传递服务工作也逐渐增加,先后为四川省眉山市的付正平读者、
湖北天门市的郑用威先生、福建读者和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的顾云杰先生等提供了文献传递服务,用我们图书馆员的专业和敬业,解读者燃眉之急、求书之渴,才是我们服务的宗旨。
2.2.3用心服务,主动开发二次文献。
陕西省图书馆十分重视馆藏的开发利用,将地方文献进行整理开发,以各种形式展现给读者,使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资源发挥其作用。例如:《陕西寻梦》一书,以图文形式发掘和整理了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中的图片资源,介绍了民国时期陕西的老照片,深受读者的关注。同时,正在草拟的“陕西概览”地方文献资源开发项目,此项目拟将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文献分文化、文学、经济、地理等方便开发呈现于读者;同时进行的“陕西记忆”地方文献建设项目,此项目拟分门别类的将陕西的人物、事件、旧址、习俗、节日逐步开发建设。
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并对其整理和提炼。节日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指出运用传统的节日仪式等弘扬传统文化,“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省级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的使命,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于2015年6月精心筹划并成功举办了“祝福祺祥端午节”展览,本次展览,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传统节日端午节文化,展览文字8000多字,图片85张。展览内容包括端午节的由来、历代端午习俗变迁、端午节传说、唐代长安的端午节、端午节习俗、陕西各地端午节、全国各地不同的端午习俗以及外国端午习俗等内容。除重点展示端午节诗词、绘画作品以及大家熟知的如吃粽子、插艾叶、佩香囊、赛龙舟等端午节习俗,突出介绍古代文献对采药、踏百草、沐浴兰汤、射柳等现今流失的端午习俗的记载,配以馆藏古籍原典书影,同时还向读者推荐本馆馆藏书目信息。本次展览采取馆内和线上两种形式同时进行,方便广大读者也可在陕西省图书馆官方网站浏览在线展览。
2.2.4结合特色,开展地方资源数据库建设。陕西省图书馆从2007年~2015年,已经完成申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18个,完成了陕西帝王陵墓数据库、西安事变数据库、秦腔秦韵数据库、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系列库、丝绸之路系列资源库等13个数据的建设工作,其中的11个数据库已经通过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验收工作,2个正在进行最后的验收准备工作,其余5个数据库正在同时建设中。这些数字资源通过互联网形式为读者提供查询检索、阅读等信息服务。
2.3 加强地方文献资源服务的宣传
地方文献资源及其服务作为图书馆综合实力的主要要素,只有让读者充分了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需要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及服务的宣传工作。图书馆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及时宣传地方地方文献资源及其服务。陕西省图书馆在自己的网站开辟“特色数据库”专栏提供互联开放、用户检索利用的一站式服务。同时正在做将我们这些年所建设完成的10多个地方资源特色数据库进行“走出去”式的宣传工作。西安拥有很大数量的高级学府,地方文献工作人员首先考虑走进大学及科研单位,为老师和同学们进行陕西省图书馆地方资源数据库宣传,希望师生们在科研、教学及学习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这些资源通过相关地方文献专题服务的接口,全面深入地揭示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方便读者自助服务。另外陕西省图书馆2015年已经开始利用陕西省图书馆微博、陕西公共数字文化等网络信息传播手段,还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地方文献专题展览开展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宣传介绍馆藏资源、服务及地方资源数据库,提供资料线索。针对特定的地方文献用户群体,则可以通过推送相关信息,做好有针对性的对其专题跟踪服务。
2.4 抓好地方文献工作的专业队伍建设
在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和开发时,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对地方文献收集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对当今形式有较前沿的信息了解和掌握,具有创新的服务意识,对地方文献未来工作有一定的想法和规划等。既要有高素质、具有一定学科专业的人才,又要及时更新现有人员的专业信息和相应的科技知识,从而建立一支专业的地方文献工作队伍。
2.5 开展联盟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
2.5.1调研地县图书馆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需求情况。主要对各基层图书馆对地方资源建设需求的摸底和调研工作,通过与各基层图书馆联系、沟通,
了解地县各图书馆的地方资源具体馆藏情况,在此前提下,结合其馆藏现状,鼓励并指导馆藏文献基础好的成员馆进行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截至2015年,陕西省确认有地方资源建设需求的图书馆有西安市图书馆、兴平图书馆、富平图书馆等9家地市馆。
2.5.2指导地县图书馆填写地方资源建设申报书。由于多数地县馆未参与申报国家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对具体流程和申报书填写不甚了解,应设专人负责指导申报项目工作。2015年起,陕西省图书馆专人多次进行指导并修改地县馆的项目策划内容和申报书填写,令其掌握申报要求和经费预算,特别是督导兴平图书馆的“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富平图书馆的“富平陶瓷多媒体资源库”、定边县图书馆的“三边说书数据库”等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的西安市图书馆申报的《世界级非遗项目西安鼓乐文化专题片》和富平县图书馆申报的《富平陶瓷多媒体资源库》2个项目通过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2015年的立项,这也是陕西省地县馆第一次成功申报文化部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
2.5.3对地县馆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基于大多地县图书馆提出近期有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计划和需求,但大多地县图书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对申报的具体流程和项目要求了解不够,应采取对各图书馆馆长、具体参与该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除此之外,陕西省图书馆还对陕西省“三区”人才进行了相关培训和亲临指导。部分图书馆的馆长和具体工作人员,还亲自来到陕西省图书馆具体咨询数据库建设事宜,多次进行座谈和交流,针对基层馆的具体问题,我们提出了修改意见或建设性建议。

3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地方文献工作提出的想法
省级图书馆在建设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项目的同时,加强和创新各省地方文献专题资源建设,如“我们的节日”、有声读物”等文献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
省级图书馆在做好各地地方文献工作的同时,提高各省的地县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并指导其进行地方文献的整理、服务及开发工作。
加强对各省地县 图 书馆的业 务 辅导和培训工作。地县图书馆拥有一定量的地方资源,但是地县图书馆的条件所限,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不够,具体的工作流程不甚了解,这就需要我们省级图书馆起好带头作用,提高地县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为此,可以不定期的对其进行业务辅导和组织培训工作。争取带动全省各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稳步开展,促成全省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缪其浩 .大数据时代:趋势和对策[J].科学,2013,(4):25~28.
[2] 祁刚 .现代化与地方性———析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时代新意[J].图书馆建设,2014,(2):89~92.
[3] 黄群莲,徐关元 .论县级馆地方文献征集与服务体系的建立———永康市、浦江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2011,(5):128~130.
[4] 黄晓芳,杨勇 .开发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以 惠州学院图书馆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1~124.
[5] 黄祖祥,俞仲英 .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图书馆
,2010,(2):77~79.
[6] 杨勤.地方高校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探析[J].图书馆论坛,2008,28(5):77~79.

作者简介:丁洪玲(1980-),女,本科,陕西省图书馆馆员,电子信息专业,从事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建设,发表论文11篇。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第2期总第348期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