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肥积造方法


    

    
   
    一、发酵原料配比
    积造农家肥,就是通过有益微生物对原料发酵,使其分解、转化成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养分。微生物繁殖需要养料能源,其中对碳素的需要较多,其次是含氮有机物,因此,农家肥发酵要把造肥原料的碳、氮比例调整合适,一般为30∶1,即原料中每1份氮要有30份碳源。由于各种造肥原料的碳、氮含量不同,如人、畜粪含氮较多,作物秸秆含碳较多,因此人、畜粪中加入一定量的秸秆,才有利于发酵。以秸秆的碳氮比为80∶1计;则大致添加比例如下:
    人粪尿1吨+秸秆0.44吨,
    猪粪1吨+秸秆 0.4吨,
    羊粪1吨+秸秆0.35吨,
    马粪1吨+秸秆0.33吨,
    牛粪1吨+秸秆0.17吨。
    二、肥料堆制步骤
    1.粉碎、浸湿。玉米秸、葵花秸、根茬等较粗硬的秸秆须铡成2~5厘米碎段,铡好后分几次喷水翻拌,使秸秆浸透水分;较细软的秸秆可以不铡,直接喷水浸透;青嫩秸秆切碎即可。
    2.混拌、堆制。把秸秆和畜粪按比例混堆,先铺1层秸秆,再铺1层畜粪,再撒适量细土,以保存肥料养分,每吨原料加细土约0.3吨。边堆积边加水,使原料含水量达到65%~70%。堆成高1.5~2米,直径2米以上的圆堆,或形成宽2.5米,长度不限的长形堆,堆中可竖几个草把通气。
    堆制时若能加入肥料腐熟剂更好,可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加快原料分解,堆制出来的肥料养分更高,肥效更好。一般每吨造肥原料加入腐熟剂0.5~1千克。原料堆好后用黑膜或稻草覆盖,以保湿保温。冬季采用周围加保温层的方法,可提高有机质和速效氮、磷的含量。
    3.倒堆。经常检查堆内温度,防止长时间过热烧堆(发过劲)。一般堆积5~10天,堆内温度即可达到60~70℃,保持10小时左右,此时堆顶塌陷,冒热气,未塌陷处可补浇适量水,然后立即翻倒粪堆,把大块打碎,粪草混匀,较干部分补浇水分,再照原样堆好。约10天后,堆温再次升到60℃左右,再翻倒1次,堆制腐熟。
    4.腐熟标准。①肥堆体积塌缩1/3左右;无臭味,无白色菌毛;秸秆变棕褐色,粗硬秸秆全部软化水解,易撕碎;腐殖化系数30%左右;堆温降到40℃以下。真正发酵好的农家肥在土壤中不会因再次发酵释放大量热量而烧根,也不会有很大臭味。
    由于农家肥来源广,成分杂,有些原料可能重金属含量超标。堆肥中添加重金属吸附剂处理,可吸附、锁定重金属离子,从而大幅度降低农家肥中的重金属含量。


〔出处〕 摘自《农村新技术》2014.10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