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毛瓷”再创辉煌


    

    
   
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为了弘扬我国陶瓷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创造新的经济亮点,去年11月份,国光集团公司作出重大决策:再制“毛瓷”,力创名牌。这项任务毫无疑问地落在了过去曾专门为毛泽东主席制作过瓷器的、有着人民大会堂用瓷、中南海用瓷、天安门城楼用瓷和毛主席纪念堂用瓷生产历史的群力瓷厂。自去年11月23日集团公司下达任务至今,历时半年,我们再制的陶瓷极品—“毛瓷”终于与各位见面了。特请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嘉宾鉴赏,敬请宝贵意见。
  下面,就我们再制“毛瓷”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工作与收获向各位作一个简短的汇报。
一、组织领导
  由于“毛瓷”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为了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由我公司总裁孙德明先生亲自策划,亲自安排,副总裁张明理先生挂帅督办。我厂成立了以厂长为首的再制“毛瓷”领导小组,并将退休多年的、当年毛主席用瓷设计者之一、原群力瓷厂工艺美术大师、副总工程师李人中老先生请回厂担任技术总顾问。领导小组下设:原料组、颜料组、彩绘组、成型工艺组、装坯烧成组。各小组成员由技术精英组成,进行各项技术攻关。 
二、再制样品 精益求精
  自1974年群力瓷厂为毛主席制作专门用瓷至今,历时已20多年。当年的参与者大多数都已退休,加之过去生产数据资料欠缺不全和原材料及制作工艺的变化,要想再制作出具有当年“毛瓷”特色的贡品,可谓困难重重。但是,再大的困难,也动摇不了我们的决心。颜料组为了拿出最佳配方,技术人员几进矿区,精心选料,连大年三十都奔走在大雪封山的矿区。颜料组夜以继日,历经上百次配方、上百次试烧、彩绘组、工艺组,在造型、花面设计中三进韶山遍寻散落民间珍稀的“毛瓷”样品探寻“毛瓷珍密”。此看原样,几易其稿,力求原味。烧成组更是勤于探索;变煤窑烧为液化气烧,他们不厌其烦地搜集数据,在反复的试烧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烧成方法。 
  由于各小组勤奋工作,今年四月研制任务圆满完成。期间,我们收集整理了各种工艺技术参数1000余条款,为下一步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 精心制作
  五月份,我们正式进入了制作阶段,为了再现当年毛主席用瓷的精美,我们挑选和集中了全厂的技术力量组织生产制作。
  首先,在原料的制备方面:从选料、配料开始,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在一个批次的泥料中发现有一点质量问题,我们宁愿弃之不用,也不让其流入下工序。
  泥料是在全封闭的情况下进入生产车间的。成型车间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件产品都有严格的工艺参数要求和工艺操作规范,决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对不合格的半成品坚决淘汰。斑点是困扰陶瓷生产的一大难题。为了制作出无任何瑕疵的产品,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连制作“毛瓷”的用水,都要进行严格的过筛、吸铁;对容易产生斑点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认真的清理和整治。坯件进入彩绘制作前,为了保持色泽一致,对每一笔、每一画、每一叶、每一花都有严格的要求,烧制工作更是重中之重。陶瓷行业有句俗话:“生在泥上、死在窑上”。它道出了陶瓷,尤其是釉下彩瓷生产过程中,装烧工作的关键作用。在“毛瓷”再制过程中,我们装坯工人认真选匣装坯、选坯入匣。烧成技术人员更是全力以赴,精心操作。由于各工序严格执行了工艺操作规程,才烧制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当代“毛瓷”产品。 
  为了确保“毛瓷”制品的唯一性,我们对整个制作过程实行全面的数据跟踪管理。从泥釉、模具到半成品、成品,都在数据控制之中。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件模具、产品,包括残次品流入社会。 
  各位领导、专家、嘉宾,中国的陶瓷艺术博大精深,中国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管理,内练素质,外树形象,让“毛瓷”这颗陶瓷皇冠上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谢谢大家!
                                湖南国光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00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出处〕 http://www.guoguang-ceramic.com/maoci/002/index.html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