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如何安全贮藏


龙光桥

    

    
   
       红薯皮薄肉嫩、水分含量高(65%~75%)、糖分多,易碰伤,易受病菌侵害而腐烂,贮藏中最常见的病害是黑斑病和软腐病等,块根对温度十分敏感,既怕热又怕冷。长时间处于15℃以上容易发芽,且呼吸作用旺盛,营养易消耗,抗病性降低;温度处于9℃左右时间过长则易发生生理冻害,水溶性软果胶变为不溶性硬果胶,蒸煮时硬心。红薯受冻后正常代谢受到干扰,抗病力减弱,低温性病菌易乘虚而入,温度上升时会迅速腐烂。湿度低于80%时薯块失水,出现干缩糠心现象,抗病能力大减,过分潮湿会导致病菌繁殖而发生腐烂。入窖后如果长时间不通气,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易使薯块中毒,抗病力减弱,引起腐烂。因此,红薯贮藏的技术性很强,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薯要严格  红薯贮藏时间较长,达4~5个月,入窖前,一定要严格挑选,剔除破伤薯、病虫薯、裂薯及受冻薯等。入窖前要彻底清窖,在窖底和窖四周铺垫干草,并用硫磺和福尔马林进行全窖熏蒸消毒。
       二、前期要发汗  红薯入窖后的20~30天为发汗期,要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因初期薯块呼吸作用旺盛,窖温较高,湿度也大,必须注意通风散热,不要封闭窖门。待到窖外气温接近10℃时才可以封窖,使窖温稳定在12℃~14℃,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
       三、中期要保温  入窖后至翌年温度回升之前称越冬期,管理工作要以保温防寒为主。这一阶段薯块呼吸作用减弱,发热量少,外界气温又低。因此,窖外必须加厚土层,严封窖门;窖内要盖草保温,保持窖温在12℃~14℃,并要防止雨雪渗入和老鼠为害。
       四、后期要通风  开春以后,气温回升之时称为回暖期。窖内经过冬季封窖,氧气缺乏,薯块生命力有所降低,如遇高温很容易感病,并会迅速蔓延。在保持窖温12℃~14℃的前提下,减少覆盖,逐渐打开窖门,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薯块正常呼吸作用。但此时的天气时冷时热不稳定,随时注意保温和散热。
       注意事项:①贮藏期间要勤检查,防止窖内出现渍水、老鼠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烂薯要及时剔除;②下窖前一定要用灯验气,只有灯火不灭方能进窖,深窖里外要有人把守、接应,谨防二氧化碳中毒。


〔出处〕 摘自《湖南农业》2016.8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