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策略研究


陈 红

    

    
   

摘  要: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地方文献收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宜快不宜迟,宜全不宜缺,要不懈地坚持下去,由点到面,积浅入深,形成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地方文献资料体系,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地方文献是省级图书馆藏书的重点,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实用性,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起着重要作用。地方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文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搜集、整理和保存地方文献是省级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1  地方文献的概念和价值  
1.1  地方文献的概念 
对于地方文献的概念,图书馆界有两种表述。第一种观点认为,凡是有关本地区的一切文献资料,不论它的载体形式如何,都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其范围包括:关于本地区一切情况的记述资料,本地区名人事迹、传记,本地区人士的著作,本地区的一切出版物(包括非正式出版物)以及对本地区有重要贡献的外地人士的著述。而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地方文献在内容上必须具有地区特色,即使是地方人士的著作或者地方出版物,在内容上没有地方特点的,也不是地方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只有从地方文献的特点入手,才能更好地开展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文献是人类文化的产物,记录着不同国度和地区人类从事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全部史实和经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人口分布状况的差异性,文献的内容能突出反映人类在某一地区的社会状况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区性特征。 

1.2  地方文献的收集方位 
从地区性角度看,地方文献不应局限于某地出版物,而应包括涉及某地区的所有出版物和文字资料。从文字角度看,地方文献的范围不仅包括文字的,也应包括图像、影视和文物考古的成果记载等非文字形式的。



1.3  地方文献的价值 
地方文献突出的社会价值在于它包含某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大量统计数字和翔实资料,具有资料性的特点。历史上留下来的地方文献,不仅包括当时盛行的图注、地记、谱系和地方志,有些方志中列有“艺文”一目,列举本地有关诗文、传记、考辨、传说等出版物,且带有郡邑文献的编辑,如××文献等。近代,逐渐有××地区资料、地方丛书,机关、团体文献以至某地年鉴、手册等出版物,构成庞大的地方文献体系。
地方文献的种类多种多样,不仅表现在内容上,形式上也具有鲜明的广泛性。从资料的产生和加工来看,可以分为原始文献、作者手迹、文件档案、碑文、传记、录音录像等文献种类。从加工程度分,在资料汇编的郡邑丛书、宗族谱系、作家别集与诗文总集等以至地方志、地方史、地理书等。反映信息情况的文献,可分为当地政府公报、当地报刊和出版物。 

1.4  地方文献的特性 
认识地方文献的特性,对于探讨地方文献的概念有着非常基础的意义。概念是一个事物本质属性和适用范围的反映。要客观地、科学地表述一个事物的概念,就必须对这个事物的本质特性作全面、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既然地方文献具有空间上的地区性、价值上的资料性、内容形式上的广泛性,那么在表述地方文献这一概念时,一定要反映出这三个方面的本质特性。因此,笔者试图对地方文献的内涵作这样的解释:地方文献就是反映某一地区社会状况、意识形态及活动方式的记录,在内容上反映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精神产品也属地方文献。

2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 
要做好地方文献工作,首先就必须明确其收集范围,其明确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地方文献的收藏质量;而收藏质量的高低,又将制约地方文献对本地区各项事业所起的作用。因此,依据地方文献的概念,它应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三个部分。
2.1  地方史料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期处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纵横古今,河南省地方文献资源十分丰富。河南古代地方志,经历代纂修流传下来,深入到河南各地不同时期的方方面面,小至百姓衣食、民风民俗,大至政治变革、典章制度、文化渊源等,大都有翔实的直接资料记录。同时,现当代省内各地、市、县地方志、邮电志、粮食志、商业志等专业志,经济统计年鉴、文史资料、历史考古文献也非常丰富。河南省图书馆收藏的市县地方志有300余种,市县文史资料有100余种。总之,这些地方史料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史料为其他史籍所不载,所以是极其宝贵的地方文献。 
2.2  地方人士著作 
原籍在本地的,包括原籍虽不在本地但曾在本地任职、居住,并有影响的人物,都可称为地方人士。他们的著述,如:专著、文集、诗词、论文、日记、奏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情况,因此,都被视为地方文献。而对反映他们一生的传记、略、评传、年谱、家谱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如:北周著名诗人庾信的《庾子山集》、杜甫的各种诗集著作、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昌黎先生集》等,这些都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对于研究这些文学家的艺术成就及他们在河南文化史上的地位有很大价值。再如:清代李海观的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共计一百零八回。该书对封建社会的吏治、教育和当时市井社会的世态人情、风习流俗,有着广泛生动的描写,对后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教育、民俗具有重要意义,无疑是珍贵的河南地方文献,且被河南省图书馆收藏。又如:与李颙、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大儒”的清代理学家孙奇逢祖籍河北容城,明亡后举家南迁至河南辉县。虽然他出生于保定容城,但其著述多成于晚年隐居辉县期间,著作有《四书近指》《理学宗传》《中州人物考》《晚年批定四书近指》《畿辅人物考》等,都是他居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时所作。《中州人物考》《畿辅人物考》二书在地方史志的研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编有《夏峰集》《孙夏峰先生全集》等。《理学宗传》系统地反映了孙奇逢晚年的理学观点,是作者的倾力之作,几乎倾注了他的毕生心血,曾三易其稿,成书二十六卷,是先于黄宗羲《明儒学案》的一部学术史著。因此,孙奇逢这些著作理应属于河南地方文献。
2.3  地方出版物
地方出版物既包括本地区新中国成立前刻印出版的书刊,也包括本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报纸、刊物以及各系统、各部门编印的书刊资料。他们是反映一个地区在文化、科学、经济发展上的成就和地位,也是一个地区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河南省图书馆来说,理应收藏河南范围内的地方出版物,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物、内部资料等。而该馆完整收藏的1949年以来的《河南日报》、1985年至今的《河南文史资料》、1984年至今的《河南省统计年鉴》等,也彰显了巨大的文献价值。
3  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3.1  正确对待内容不含“地方性”的地方文献 
图书馆界对于地方文献的概念,两种观点的争论之处就是关于地方出版物的内容与地方无关的,算不算地方文献。笔者认为,地方出版事业的盛衰也反映了本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状况,因此,不应将此割裂开来,而应把地方出版物看作一个整体来收藏。 
3.2  地方文献中有关艺术作品问题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反映了本地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也应视为地方文献而加以收集。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该图如实描绘了北宋东京城的繁华和商业兴盛的情景,元代杨准称它为“京盛时伟观”,该画卷当然应视为河南的地方文献。



4  地方文献收集的途径 
4.1  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充分掌握地方文献出版线索根据确定的地方文献收集范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按范围进行分工,联系社会各界,联系本地出版社,收集书目,采购地方正式出版物;联系组织、政协、统战等部门,了解掌握本地区知名人士(包括在国外、港台地区的人士)的情况,主动去函征集或购买他们的作品。
4.2  面向社会,征集非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随时随地产生的,正式出版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则是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纸质文献。因此,图书馆要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收集地方文献的工作之中。比如:家谱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地方文献,大多保存在个人手中。图书馆员要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品牌,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这种类型的地方文献,使社会大众充分了解捐赠的渠道和方式。而对于个别的珍贵文献,应主动登门访求或征购,或以复制的形式征集到图书馆中来。
4.3  开展合作,扩大收集途径 
面对当今信息海量生产的社会环境,地方文献的生产也可以说是海量的。因此,单单依靠一个图书馆,想要较为完整地收集地方文献,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基层地方文献的收集,对于省级公共图书馆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在实际工作实践中,要依靠基层图书馆,和兄弟单位强强联合,最大范围地保证省级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

5  结语 
地方文献是省级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内容,证史补遗大有可为。地方文献收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宜快不宜迟,宜全不宜缺,要不懈地坚持下去,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形成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地方文献资料体系。

参考文献:
[1]  杜定友.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杜定友 图书馆学论文选集[G].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2]  骆伟.论地方文献[[J ].广东图书馆学刊,1988(3). 
[3]  黄明.地方文献工作管见[ J ].图书馆,1989(4).

〔出处〕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月第36卷第1期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