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油桐尺蠖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郑凡辉

    

    
   
       油桐尺蠖又称大尺蠖、柴棍虫、量尺虫等,是一种暴食性害虫。茶园油桐尺蠖年发生代数多,繁殖力强,幼虫食量大,喜取食幼嫩茶叶,夏秋茶受害均较重。发生严重时,老叶、嫩茎被幼虫取食殆尽,致使茶丛变为光杆,不仅严重影响当季茶叶产量,还导致树势衰退,且2~3年难以恢复,对茶叶生产威胁很大。
       一、发生规律
       油桐尺蠖在漳平市1年发生2~3代,以蛹在茶树根际附近土壤中越冬。第1代:卵,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幼虫,4月中旬至6月下旬;蛹,5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2代:卵,6月中旬至8月上旬;幼虫,6月下旬至8月下旬;蛹,7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3代:卵,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幼虫,8月下旬至10月下旬;蛹,9月下旬至10月中旬、9月下旬至越冬;成虫,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次年4月。
成虫具有强趋光性,静止时翅平展,喜停息在茶园附近的树干及建筑物墙面上。卵大多产于茶园附近树木裂皮等缝隙处,如茶园附近没有高大树木,在茶树枝干上也能产卵。
       初孵幼虫活泼,有很强的吐丝习性,随风飘荡散落在茶树上。因此,往往靠林木附近的茶园发生危害较重。1~2龄幼虫喜食嫩叶,自叶缘或叶尖取食表皮及叶肉,使叶片呈现不规则黄褐色网膜斑;3龄幼虫将叶片食成缺刻。幼虫老熟后爬至茶树根际附近土中化蛹,化蛹前先作一土室,然后化蛹其中,入土深度2~4cm。化蛹部位以茶树周围30cm内较多。1年茶园中虫量的消长趋势(在1年多代的茶区),以第1~2代较多,在第1~2代间有的年份第1代多于第2代。
       二、影响因素
       1.天敌因素:影响油桐尺蠖种群消长的主导因子是天敌数量,目前已知的天敌有黑卵蜂、姬蜂、寄蝇、核型多角体病毒及鸟类等。其中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控制其种群数量效果极佳,在田间自然流行条件下,可较长时间地控制其种群数量上升。
       2.气候条件:在油桐尺蠖卵孵化期若遇大暴雨或大风,初孵幼虫会大量死亡从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蛹期尤其是羽化期若遇高温干旱,田间相对湿度低于75%,可造成蛹大量死亡,或不能羽化出健康的成虫。
       三、防治措施
       1.人工挖蛹:在各代蛹期特别是越冬蛹期,结合茶园施肥,将茶丛下的表土(2~4cm)及枯枝落叶埋入施肥沟内。大发生时可进行人工挖蛹,以减轻下一代危害。
       2.灯光诱杀: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发生盛期每晚点灯诱杀。
       3.捕杀成虫:在各代成虫盛发期,每天早晨捕杀停息在茶园附近林木及建筑物墙面上的成虫。
       4.生物防治:在1~2龄幼虫期,每亩可用1000亿~1500亿个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
       5.药剂防治:每米油桐尺蠖虫量达7头时,在幼虫低龄期每亩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20ml、2.5%溴氰菊酯乳油10~20ml等药剂防治。
       6.树干涂白:茶园遮荫树及周围的行道树可用石灰水涂白,有杀卵、阻碍产卵作用。涂刷时加入少量残留期长的药剂,防治效果更好。


〔出处〕 摘自《农家致富顾问》2016.9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