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耀光博士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


陈书云

    

    
   

    耀光博士是谁?也许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在圈内他是声名鹊起。


    现任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心脏大血管外科病室主任的冯耀光博士。1994年大学毕业,2005年获胸心外科博士学位,为湘南地区第一位胸心血管外科学博士。从医20余年来,一直从事胸、心血管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及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9项,编写医学专著2部。2012年赴美国Mayo Clinic(梅奥医学中心)访问学习。2014年在欧洲最大的心血管中心——德国柏林心脏中心访问学习。熟练掌握了本学科疾病的诊治,率先在湘南地区及湖南省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及新项目。


    冯耀光博士的伙伴很多,在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内主要有以下三位:


    王元星教授,主任医师、衡阳市医学会副会长、衡阳市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胸心外科专业工作30余年。


    贺大璞教授,主任医师、心胸血管外科主任、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率先在湘南地区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完成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龙超众博士,从事胸心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16年。2014年顺利开展我省首例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省自然基金、省卫生厅等多项课题,参编专著一部。擅长心胸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及心脏微创手术治疗。


    在冯耀光博士和他的伙伴们身上,曾发生过很多故事。他们严以修身,不断攀登医学高峰,许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重症患者被救了回来。他们开展的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冠心病的冠脉搭桥、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等,为三湘四水的患者解除了痛苦。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最大的努力去抢救每一个患者”


    冯耀光博士告诉记者,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早期死亡率非常高,48小时内死亡率达50%。而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时往往是在晚上,急救措施最不及时。确诊后及时手术是最佳方案。作为大血管外科领域的专家,冯耀光总是对团队成员说,医疗工作必须保证急诊,真正的急诊。


    衡阳市民董先生由于患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主动脉瓣膜穿孔、急性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主动脉根部穿孔至心房。患者心功能很差,只能端坐,并不停地咳粉红色泡沫痰。在会诊讨论中,冯耀光提出,要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须行急诊手术,清除感染的心脏坏死组织,并重建主动脉根部结构。有同行劝说:“算了,这种危重的患者,术中、术后死亡率极高,别去惹这个麻烦。”但冯耀光认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最大的努力去抢救每一个患者的生命。经过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手术顺利,患者术后两周痊愈出院,现在又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来自炎陵的患者朱先生因急性胸痛入院,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由于患者一侧头部血管受累,已经出现了神志不清,偏瘫。


    救人如救火。但当天已经做了两台手术的冯耀光,身体十分疲劳。同科室的医生关心地说:“你今天已经很辛苦了,这个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是否立即行急诊手术呀?”冯耀光只是了说一句:“没办法呀,该救还得救呀。”于是,冯耀光再次上了手术台,为患者施行全弓置换加支架植入术。由于该手术难度大、步骤多,手术时间长达10个小时。冯博士走下手术台已经是第二天凌晨6点了。术后3个月患者来医院复诊,除一侧肢体活动欠灵活外,其它都正常。


    每年完成各类大血管手术100余例,病源半径超过200公里


    冯博士经常对病房的大夫们说,患者不容易,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来说,能活着来到医院就是生的希望,不能耽误任何时机。


    在南华大学附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病房,住着许多急、危重症患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外地或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无法治疗的,或者手术效果不好又再次复发的,甚至是被“判了死刑”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病源辐射范围也逐年扩展,目前已覆盖以衡阳市为圆心、半径超过200公里的范围,辐射到了广西、广东、江西。在他的带领下,每年完成各类大血管手术100余例。


    为了回馈患者的信任,也为了完成心中的梦想,冯耀光付出了他所有的努力,将一个个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冯耀光深知,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正因如此,除了日常工作和手术,他还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人才梯队的培养方面。多年以来,冯耀光毫无保留地将他的技术传授给其他医生。他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近20名,逐渐成长为我省心脏大血管外科的领军人物。



 

〔出处〕 三湘都市报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