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覆盖高效经营技术


李东青

    

    
   
    毛竹冬笋具有味鲜爽口、清香纯正、营养丰富等特点,而毛竹有性繁殖困难,目前尚不能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早产、多产。实践表明,通过对毛竹林土壤、水分、养分、覆盖等集约型管理,可提高毛竹林经济产出。
    一、管理措施与方法
    1、竹林结构管理
    对竹林地的立竹度、年龄组成、胸径、均匀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形成合理的竹林结构。清理杂草、灌木和九年生以上的老竹、小竹、死竹、雪压竹、病虫竹,使竹龄度保持平衡,毛竹胸径在9厘米以上,一、二、三度竹各占33%左右,立竹度保持150株每亩左右。对新竹进行钩梢,保留20盘-25盘枝。
    2、土壤管理
    为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为鞭根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进行2次垦复,以促进新鞭蔓延,扩大竹林面积。第一次在6月初,复垦深度30厘米,同时挖除老鞭、死鞭、霉鞭和细弱的浅鞭。第二次在9月初,浅垦15厘米。
    3、施肥管理
    施肥与垦复同时进行,主要施复合肥、菜籽饼和鸭粪肥。6月复垦后施新鞭肥,鸭粪肥2000公斤每亩、复合肥50公斤每亩。9月复垦后施孕笋肥,鸭粪肥1000公斤每亩,复合肥30公斤每亩。另外,在11月-12月覆盖时需施增温肥。林地浇透水后施未经腐熟的菜籽饼2500公斤每亩、复合肥50公斤每亩。通过科学配方,合理施肥,以求达到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的利用率、改善笋竹产品品质的目的。
    4、水分管理
    在笋芽分化期(8-9月)、笋芽膨大期(10月-次年2月)、冬笋期利用水分喷灌设备对久晴无雨的竹林地进行补水灌溉。喷灌设备实施定量管理,喷头射程在8-10米,高差约6米,灌溉时间为6—7小时每次,确保竹林地水源的充足。同时在梅雨季节等雨水充分时节,设置排水沟进行排水,避免烂鞭。另外,在覆盖稻草后,再在稻草上浇水(以用水挤压至稻草不出水但手上有水印为准)。
    二、覆盖方法
    毛竹覆盖主要是满足笋竹生长所需的温度、水分、养分3大主要因子,促进毛竹提早出笋。
    1、覆盖时间
    覆盖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根据市场和气候情况决定,安排在11月22日——12月25日的晴天进行。
    2、覆盖材料和覆盖厚度
    双层覆盖法:在施足肥、浇透水的基础上,以稻草、砻糠、塑料薄膜为材料的,下层为20厘米左右的发酵增温层,使用发热效果好的稻草,上层为20厘米左右的保温层,以砻糠、塑料薄膜为主。
    3、覆盖物移除
    第二年3月下旬,气温逐渐升高,逐步移去覆盖物,以减低覆盖土壤温度,延迟竹笋出土,以便母竹留养。覆盖物上层的部分砻糠收取存放好循环利用,已损坏薄膜清理出竹林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已腐烂的竹叶、稻草,结合林地复垦翻回土中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
    三、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治防控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基本以生物防治为主,利用成虫趋光性强的生物学特点,设置灯光诱杀器。同时清除竹林内病株、病梢、病枝,减少虫源。利用冬季竹林抚育垦复中挖除害虫虫卵,保留适量的阔叶林,以利天敌生存和繁衍,增强竹林抗病虫害能力。
    四、竹笋采收
    竹林覆盖后,元旦前开始出笋。有笋时砻糠会出现裂膨与顶起现象,较容易找到竹笋,方便采收。挖笋时要拨开覆盖物,挖出竹笋,然后将土盖回原处,再将覆盖物盖好,继续保温增温。
    五、效益分析
    实践证明,实施上述一系列毛竹覆盖高效经营技术后,覆盖后的冬笋增产显著,达到525公斤每亩,比未覆盖的产量提高了443公斤每亩;春笋达到1090公斤每亩;毛竹达到了2185公斤每亩。产值增加率达到了58%。但是,这种毛竹覆盖高效经营管理方式的资金投入较高


〔出处〕 摘自《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5.11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