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位作家的城市观


    

    
   

给京广线一点新感觉吃地方小吃,看南北色相,听各派方言,铁
路京广线也是一条人文京广线。从广州、长沙、武汉、郑州、北京最
感官的体验入手,可以把一把南北生活以至文化之间互动的最新脉搏。
生猛广州


至今,广州还有许多城中村,如猎德村、石牌村、冼村、杨箕村
——村子里开通地铁又能卖" 一口价5900元/ 平方米" 的房子,在中
国大概也只有广州了。下决心狠狠治了几年污染以后,抬头终能屡见
蓝天了," 小变" 以后在" 中变" ,广州有了大都会的亮色,重商,
更实际,所以亲近。


广州是市场经济的发源地,从火车站南来北往的客到北京路、上
下九的购物狂,从全国民工来打工揾钱到本地人讲饮讲食,到处是旺
盛的人间烟火气息,万类霜天竞自由,捣腾得生猛。不难理解广州人
为什么爱说" 龙精虎猛" 和" 龙马精神".你在广州不快乐,那么你在
任何地方也不见得会更快乐;你在广州不自由,那么你无法找到更大
的自由。生活不在别处,就在广州。


广州也是大排档的发源地,各个村里的类似店铺一家不让一家。


各个地方的菜系进军广州的最初大都是以排档起家。如果在大排
档上看到某个杂志的封面女郎,你绝对不要感到意外,因为这跟在原
来北京三里屯撞到某位影视明星的道理是一样的。


广州人蒲夜由来已久,即便是不爱蒲的,也有好看且看不完的报
纸以及噱头丛生的香港电视节目。男人们日日温钱,师奶们夜夜睇戏,
悭钱有着数,返屋有汤补,真是没得弹埃


黄爱东西说广州


土生土长,号称" 西关美女" ,以编辑为业,以写作扬名,了解
广州,因为有所研究,更重要的是热爱。


问:你觉得广州城市最大的特质是什么?


答:生活方便、环境宽松。无论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在这里都不会
引起大惊小怪的反应。


问:广州人一方面给人感觉很现实,一方面又会使人觉得比较冷
漠,广州人这种特点是怎么形成的?


答:广州这么多年来一直就是一个商埠,先小人后君子是广州人
历来的口碑,做生意前先把利弊摆出来,而不是像有些人喜欢在事前
拍胸脯。其实很多人倒愿意和广州人做生意。如果想到某个城市寻找
集体温暖,就别选广州。这里的人就不爱管闲事,不会有那么多闲言
碎语的流传。广州人不喜欢谈一些形而上的东西,他们早在大话西游
之前就认定看喜剧就要看周星驰。


问:广州人衡量好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答:广州人看重自己的高兴,舒适。衣着上不讲款式,没有效果,
不扎眼,但绝对要舒服。教孩子时也不会给孩子什么压力,只说" 你
高兴" ,只要不超过最低的底线就好。在对待金钱上,广州人也讲的
是" 钱是赚不完的" 、" 长命工夫长命做" ,要不然广州的茶楼也不
会每天生意都那么火爆了。


逍遥长沙


长沙的士司机坚持说长沙方言。因为在长沙人看来不会说普通话
还不如不说,硬要说那种掺杂着浓重的长沙口音的普通话会显得有点
" 宝" 气(长沙话,在此意为装腔作势)。


但长沙能把方言最终发展成一种娱乐并成为一门大生意——这就
是歌厅。湘军精锐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道出,湖南电视传媒
的发展其实受长沙歌厅文化启发不少。


很多长沙人晚上招待外地客人的方式都是去歌厅听歌,光" 琴岛
" 一家一年就能挣上千万。也无非是时下流行的调调,名不见经传的
歌手,加上本地笑星打" 擦边球" 的段子,凭着主持人的煽风点火,
却能把全场近千人的情绪调动得比吃摇头丸还Hi. 演员拉高音、满场
走、甚至有歌手边喝酒边唱,Hi到高处撕烂衣服、由头到脚浇酒,现
场掌声雷动,很多中年人也浑然忘我地站起来边唱边舞。主持人与段
子的语言多是揉和了地方方言的普通话,说笑方式与周星馳的无厘头
很有得一拼。主持人老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大家是来开心而不是开
会的。


不知道长沙人是对本土文过于倚重还是根本长沙人的精神生活并
不丰富。大部分长沙人晚上不是在歌厅就是在电视机前看几个本土频
道的节目,整个湖南的电视观众早已是电视湘军最忠实的拥趸。


因为过了吃口味虾的季节,长沙这阵子居然兴起了西餐之风。路
上一个中年司机说他是吃不惯那种在生白菜上涂一点" 不知道什么东
西" 的口味,吃过一次后便直后悔,赌咒说给钱都不要再去吃。年轻
人估计也就是图个新鲜,在不是太饿的时候讲点气氛。


何顿说长沙


以擅用长沙方言写长沙人生活著称,本人亦是一口的地道方言,
一说普通话,思维都被卡住了一般。据称离开长沙,在外地呆的最长
时间是1 个月。


问:很多外省作家都选择了北京作为居留地,您却一直没怎么离
开过长沙,为什么?


答:长沙不是个大城市,留我这样的人却还能留住。到了外地必
须要说普通话,表达起来有障碍,所以有时候出去开什么笔会,我都
很少说话,憋久了觉得用长沙话骂两句娘都很舒服。记得1997年在广
州麦当劳与当地人吵架争座,开始还说普通话,后来就直接用长沙话
讲把周围的人都说愣了;


问:你觉得长沙人或者说湖南人在心态上有什么特点?


答:湖南人是汉人中非常优秀的。因为他在历史上被奴役被欺凌
的时间是最短的,这块蛮荒之地总是在最后一刻才被征服,而且一般
都是和平解放的形式。因为奴性少,所以很凶像豹子一样,流淌着很
强悍的血液,很莽撞,打起架来什么都可以做。读书的文化人有耐性,
百折不挠,小市民受孔孟之教少,野性重,没什么规矩,三个人打一
个人都来。日本人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赶得到处跑,唯独长沙打了四
次才攻下来,最后一次还因为守城的主将并不是湖南人。


湖南人最经折腾,最经得" 搞" ,有韧性,很少愿意屈服,薄熙
来在大连那么受拥戴,到长沙就不见得搞得好;湖南人可能还" 嗜血
" 只要有打架看热闹的人就会很多,不是劝架,而是起哄," 打,打,
做么子鬼样子,搞起来".中越战争那会儿,很多湖南人开始还怕,后
来看到自己的人死了,全扑上去都打红了眼;湖南人" 好朋友、好热
闹" ,喜欢聚在一起吃饭喝酒打牌;


湖南是出思想、概念、头脑,所以政治家多,相对地一些搞阴谋
诡计的人也是湖南人


问:对比其它方言,长沙话有什么特点?


答:我也不是很了解其它方言的特点。在我看来,湖南话抑扬顿
挫,干脆,一个阶段流行一两个怪僻词,流行词总是不断地更新。搭
中巴叫司机停车叫" 踩一脚" ,从你" 臭" 我变成"QUANG" 、"LOU"
我,你" 骗" 我又变成" 棉" 我,带笼子;长沙方言经常用一些贬意
的词表示亲昵的意思。如" 化生子" 本指未到该死的年龄就死掉了的
人,又指" 败家子" ,但更多地用在朋友间的互称;湖南话没能进行
地域性的渗透完全是因为经济实力不够膨胀。


自在武汉


沿京广线而上,视觉里像是经历了一个由明到暗再到明的交替反
复的过程,就好像坐着火车穿过一条条隧道而行。


武汉算是最饱满的一个亮点。特别是汉口,视线达到最大程度的
饱和。路旁建筑上巨型的广告牌成铺天盖地之势,南北商品,或贵或
贱都可以在此找到诉求空间。解放大道周边集聚了最时尚最活跃的商
品社会的元素。武汉广场是饱和的中心。去的那天正赶上妇女节,整
个商场都是挤不开的过节的女同胞们,个个都摆出一幅" 率市之货莫
非我物" 的神情。


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却是汉正街里的小巷。这里真是一个阅尽人
间烟火的去处。三五块钱一件的衣服,五六块钱一份的炒菜,治性病
的江湖术士,算命的老道,支起四脚凳绞五七线的家庭妇女,端着饭
碗串百家的中年男人,攥着五毛钱一根的土豆条跳皮筋的小孩……很
多80年代初期的市井图在这里全都" 昨日重现" ,市井生活气息让人
亲切到几近窒息。


武汉没有自己的菜系,因为南北兼容。但这里的臭豆腐倒是自成
一派。白天最繁华的地段都会支着若干个小车,烧着煤炉,铺上铁板,
遇上工商城管还得疾走罗拉一样地快跑。一个推车的中年妇女说自己
一个月也能赚个千来块钱,只是要交的费用太多。现在武汉吉庆街的
美食档小有名气,居然就开在老通城的旁边。老通城在闹市口有一栋
楼,却把最有利的第一层租了出去,可见其没落。吹拉弹唱的人在吉
庆街档口游走,有如回到旧社会某种场景,所以有个称呼就叫" 旧社
会".


现在的武汉人整体的心态有些失落,南方发财、北方当官,西部
开发更是沾不上政策的优势,武汉人只好提中部崛起的口号,生怕从
此陷落。


池莉说武汉


虽然屡被自己人" 欺负" ,但仍坚持在武汉扎根创作,并声称这
繁杂、丰富的城市是创作最主要的源泉。还专门撰写《武汉,永远的
浪漫》画册以表自己对这个城市的感情。


问:这次我们到武汉发现今天的武汉人的脾气没有前些年火爆,
争吵的机率少了,你作为一个老武汉,能说说这其中变化的原因吗?


答:武汉当然是在进步,尤其近年来变化很大。文明程度提高了,
当然脾气也就不那么火爆了;另外也许还有长期受冷落的原因吧。长
期受冷落,委屈得没有脾气了。因为在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高速发
展中,武汉市不是东部,也不是西部,不是北方,也不是南方,所以
一直享受不到最优惠的政策。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武汉无法不自卑,
我们武汉人现在黯然神伤地自嘲说:现在我们武汉还真不是个东西
(东部西部)了!不过其实武汉人的火爆也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与武
汉人打交道往往是不打不成交。在武汉呆久了你就会发现武汉人心挺
好的,好起来可以对人掏心掏肺,两肋插刀。我在武汉也受过许多欺
负,从前坐公共汽车跑月票,被男人推挤下车是经常的事情,后来就
习惯了。


问:《新周刊》曾经把武汉定义为最市民化的城市,你对这个定
义怎么看?


答:我不太赞同" 最市民化的城市" 的定义,这么说有一点夸我
们了,市民化应该是注重过日子,会过日子,精打细算,注重个人利
益和家庭建设,那好像是上海人吧?哪里是武汉人,武汉市很五湖四
海,很自由散漫的,根本不注重过日子。


问:你怎么看武汉人?


答:武汉人率性、冲动,骨子里头有一股楚文化的浪漫气质,没
有了知音,就可以把琴摔了;觉得世道太不公平了,就可以跑上山去
打游击。我们湖北有一个村子叫做将军村,家家户户都出了将军。打
下新中国的江山,湖北人是绝对的主力,国家主席都出了几个呢!问
:你怎么评价武汉文化的特点?武汉文化的特点就是没有自己的特点,
这是谦虚的说法;不谦虚呢,应该说武汉文化的特点就是拥有中国所
有大城市的特点。武汉位居中国中部,接待的是南来北往的客,吃的
是天南地北的菜,什么衣服好看就穿什么衣服,喜欢谁就认谁。冲撞
之后是包容和改造,拿来之后成为自己的主义。


灰调郑州


郑州整个就是一付没睡醒的样子,并且是那种风暴刚过,河山待
整的无力。正值中午下班时间,大街上的行人车辆都" 川流" 不起来,
几座立交桥大而不当地交在城市中间,仅仅是一件与省会称号相配套
的摆设。


最繁华的金博大广场促销会展台前,一两千人全在看两个蹩脚的
主持人玩游戏。整个城市那一天的亮点都在这个广场尽现。其实郑州
有长势很好沿街而立的梧桐树,但那里的人却说在郑州走一天下来皮
鞋会沾上厚厚的一层土。郑州最贵的婚纱摄影也要1 万块钱一套,而
那里的人平月收入才四五百元左右。


原以为炒得火火的郑百文应该有兴奋点可寻。找当地人打听时,
发现他们脸上没有想象的自豪,甚至有些闪烁其辞,走近一看,整幢
大楼灰突突的毫不起眼,室内比室外的温度还低,商场内一片萧条,
只是超市区还有三两个家庭妇女在选购商品,出门时正碰上一个人对
另一个人信誓旦旦地说这里的洗发水比别处便宜。出租车当然是便宜
的,10块钱似乎能把全城走完。


当地人说现在郑州流行吃草原兴发涮羊肉,已经开了两家连锁店。


看到早餐摊上的郑州人捧着一碗类似北京豆汁一样的东西蹲在路
边唏里哗拉着,时间却已是临近中午。


晚上外面的人不多,郑州人大部分都猫在家里,听说因为当地治
安有点吃紧,据被采访的年轻女孩说10点钟后还在大街上走就会感觉
不安全。


张宇说郑州


从洛阳到了郑州就不想走,因为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写性和职业的
地方。提到郑州特别强调的是他对这个城市的信心。现任《莽原》主
编。


问:我们到了郑州发现这个城市有着省会城市不该有的萧条,你
生活在这里,有什么感受?


答:我个人挺喜欢郑州,她能藏住人。如果换在小城市,人的名
气没有多大,但善意或者不那么善意的麻烦却会找上门来,况且讯息
也相对闭塞;但在郑州,基本上你干什么都不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应,
什么样身份的人都能在这儿平静地生活。像我比较闲散,到了北京、
广州就会觉得压力太大,不适应,所以几年前从洛阳到了郑州也就不
想走了。其实大多数郑州人也觉得在这儿生活很安逸。这几年郑州算
是发展得比较快了,这里的投资环境也很不错,郑州人仍有盲目消费
的倾向,所以全国很多商家都会选择到郑州试销产品。


问:你怎样看你生活的这座城市?


答:郑州是个内陆移民城市,这儿的人说的是河南话和普通话混
在一起的河南普通话,又叫中州话,不像洛阳那些城市都有自己的方
言。但这个城市有很大的包容性,是最明显的不排外城市,甚至于外
来的和尚好念经。郑州人对外地人都是很客气的。可能因为这个城市
没有自己的历史,没有要坚守的文化传统,所以郑州人普遍的心态还
是有些自卑的,特别是近几年。作秀北京


北京虽有大都市的亮色,但形而上的内容太多,都带着一股展览
性质,有点距离。事实上北京人比南方人更会摆甫士,显示出首善之
区的姿态,其实已经没几个是旗人了。说北京及北京人擅长做秀的几
大理由是:


北京的方便不如广州,洋派不如上海,却领导时尚潮流,聚集顶
尖模特与国际车展;广州有九运会和世界市长论坛,上海有财富论坛,
但是北京有更大的秀——申奥;北京" 北漂族" 多富人也多,富人平
均资产235 万,从言谈举止中的自得自大姿态来看,你看不出谁不是
富人;名人和高官在北京多得不值钱,但一出京就长了身价,仿佛个
个代表北京;北京人泡吧的越来越多,硬是把一个三里屯泡成了中国
酒吧第一街,把国外的蓝领消费泡成了国内的白领时尚;北京普通的
哥的口才,抵得上外省进京的一个省长;地方支持中央、中央支持北
京把北京办成了样板城市,但反过来北京人对地方会显示" 领导式的
关怀" 以及" 很有同情心" ;各地优秀文艺节目" 进京献演" ,各地
精英进京发展,各地菜系进京占位,使北京成为各种秀的中心,每天
都在上演" 做秀总动员".


北京最有亲切感的街头小吃就是煎饼果子了,现在的一块钱已经
买不到原来那种口味,做工也粗糙了很多。


邱华栋说北京


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已有8 年,逢人问及还是会说自己在新疆长
大,因为入了北京市户口而自称新北京人。


问:北京能把你留住最主要的原因在哪儿?


答: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之后总想离开,但离开久了又想回来。


后来我自己也仔细想了想原因,主要还是有一帮值得想念的朋友
在这儿。每次一想到西川这样的人居然能在北京的大学里呆下来,就
觉得很有意思。最近看到一个调查说中国跨世纪的五十个作家有一半
以上在北京,尽管这些作家很多其实都是外地人。


问:北京能给生活在那儿的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答:其实在北京生活是很难受的,物质环境不太好,特别是跟广
州、上海、深圳比起来,生活不太方便。但在北京特别适合进行精神
文化生活创造,这儿的信息量大,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多。这个城
市最大的优点还在于它的包容性。我有一个德国朋友从上海回来说在
那儿很难受,因为上海把洋人看得太高,他总觉得处处被人抬举着,
但在北京没人会因为你是个外国人而拿你当回事儿,这样才舒服自在。


问:人们常说:北京常给人一种什么事一来" 全民一齐上" 、"
步调一致" 的感觉,作为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个人如何才能适应城市对
个人的要求又保持足够的自我空间?


答:北京这座城市比较庞杂,各种层次各类人都有。所以北京也
不会出现大的潮流趋势,没有一个覆盖面很广的生活方向,基本上这
里的人都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怎么样活的都有。


 

〔出处〕 世界名人网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