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养殖水质管理技术


陈跃军

    

    
   
       泥鳅不怕缺氧,但出现缺氧,尤其是持续缺氧,势必会影响泥鳅的生理健康,从而影响泥鳅的摄食、消化及吸收、生长。因此,应重视缺氧的预防,并将其视为泥鳅养殖水质管理的重点环节之一。
       一、泥鳅放养前,重视池塘的水质处理
       1、冬闲季节做好池塘清整  冬闲季节应尽早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而后干池彻底曝晒池底,利用冰冻日晒,以杀灭其中的有害生物和致病因子,增加底泥的通透性,促使有机产物分解矿化,为养殖过程底质的维护创造先机。
       2、泥鳅放养前做好池水消毒
       在泥鳅放养前5d左右,向池内引入优质水至水深50~60cm左右,进水需用120目的筛绢网袋严格过滤,以免野杂鱼及敌害生物伴入。而后,根据池塘底质状况采用生石灰(750~1500kg/hm2),或者漂白粉(225~300kg/hm2)等清塘药物全池泼洒常规消毒;尤其要注意清除池边浅水处的杂草杂物,不给飞虫留下产卵基质。
       3、泥鳅放养前培肥水质  于池水消毒的次日,按750~1500kg/hm2的用量施放经腐熟发酵的鹌鹑粪、鸡粪等有机粪肥,以培育池水中天然饵料生物,为鳅种下塘准备适口的活体饵料。施肥后,应每天向池内添加少量经过过滤的清水,并在午后开增氧机2h左右。补水及开机可起到藻类接种的作用,有利于水体藻类的快速繁生及其种类构成的多样性。
      二、养殖过程中,重视池塘的溶氧管理
       1、合理使用增氧机械  在泥鳅养殖池塘通常配有一台功率为0.75 kW的水车式增氧机。应根据池水溶氧变化特性及其即时现状,重点抓好晴天午后的定时开机(2h左右);并尽力避免或缩减在夜间尤其是上半夜开机。
       2、设法消减耗氧因子  ①选用优质专用饲料并合理投喂(以减少残饵及排泄物),②及时打捞清理残饵,减少有机物沉积,以减少水中耗氧因子。
       3、适时进行池水更新  随着养殖进程,池塘水体逐渐变肥将是必然趋势。通常,在养殖初期水质宜偏肥,以每天补充新水为主;此后,重点应转向预防水质过肥,适时进行适量换水,并应特别注意时机,力求在水质出现中等肥度前实施注换,做到先排后注、排底层水添清新水、排富有机水注富溶氧水,注换水量宜循序渐进、由少及多。
      三、重视养殖饲料的合理投喂
       1、合理选用优质饲料  饲料质量的优劣除了影响泥鳅生长外,还会因残留物及排泄物的多寡而影响养殖系统的水质肥瘦程度。为此,应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选用蛋白含量适宜且营养平衡、正规厂家生产的专用饲料,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产生及其对水质的潜在危害。通常,在泥鳅由苗种养成商品鳅的过程中,饲料蛋白含量宜由40%左右逐渐下调至35%左右,并应特别注意饲料颗粒的溶失性必须适度(2 h左右为宜)。
       2、合理把控投喂数量  基于泥鳅肠道结构的特殊性(“直肠子”),在投饲实践中,应以以“八分饱”为原则,做到少量多次,并随泥鳅存塘量的增加,逐渐递增饲料投喂量。此外,要注意在夏秋高温季节尽量不用浮性饲料(膨化颗粒料),以免因表层水温过高泥鳅摄食不旺而导致饲料溶失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水质恶化。
       3、合理补充天然饵料  养殖水体的小型生物(小动物、小植物、微生物)是泥鳅喜好的天然饵料(只要适口)。在养殖实践中,补充天然饵料的可行途径,主要包括适量水培空心菜等水生植物(不超过总水面的1/3)、定期泼洒活体微生物、夜间灯光诱虫(适合中后期)等,其中前两种方法还兼有水质调控及预防疾病的功能。


〔出处〕 摘自《河北渔业》2015.9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