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李红梅

    

    
   
       黄秋葵性喜温暖,不耐霜寒,耐热力强,土温在15°C以上种子发芽,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C,12°C以下发芽缓慢,甚至不发芽,温度低于10°C即停止生长。因此在进行露地栽培的时候要选择温度较高时进行播种。植株生长发育期间适宜温度为25~30°C,开花结果期最适合温度为26~28°C,当月均温度低于17°C的时候就会影响开花结果,夜间温度低于14°C,黄秋葵生长不良。耐高温,在夏季35°C高温下仍可不断结果。黄秋葵属于短日照植物,喜光,在较强的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照不足会影响其开花结果,因此在黄秋葵整个开花结果阶段要保证有足够的光照,如果种植过密,互相遮挡,则生长不良,会影响黄秋葵的产量;如果连遇阴雨天,植株易出现徒长,从而造成落花、落蕾。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在粘土或沙质壤土中均可正常生长,黄秋葵忌连作,其吸肥性强,施肥时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
        一、整地施肥
        黄秋葵根系发达,所以应选择保水保肥、土层深厚的壤土栽培。入冬前,收获前茬后施入有机堆肥(每667m2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然后深耕耙平。黄秋葵忌连作,也不宜选果菜类作前茬,否则易发生根结线虫。选根菜类、叶菜类等作物作前茬效果较好。
        二、播种育苗
        黄秋葵既可育苗移栽也可直播。
         1、育苗移栽
        3月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播种,育苗床土配制:按菜园土6份,腐熟有机肥3份,细沙1份的比例配制。播种前种子用30~35℃水浸种24h,然后用纱布包好放在25~30℃下催芽,约3~4d即可露白。在畦中按行距、株距均10cm点播,覆土厚约2cm。
       播种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一般4~5d可发芽出土。在幼苗具有2~3片真叶时定植,苗龄30~40d。
        2、直播
选择耕层深厚肥沃、土壤湿度适宜的菜地播种。直播时最好整成小高畦,开沟或挖穴播种,每667m2用种0.25~0.40kg,播种前先浇足底墒水,水渗后播种,覆土厚度2~3mm,然后轻轻镇压。
       三、种植密度
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700~3000株/667m2,行距为70cm,株距30~45cm,高秧品种种植密度可小些,矮秧品种种植密度可大些。
       四、中耕培土、除草
幼苗定植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1朵花开放前应加强中耕,适当进行蹲苗,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开花结果后,幼苗的生长加速,每次追肥浇水后都应进行中耕,植株封垄前(6 月中旬)结合追肥浇水进行中耕培土,防止雨季植株发生倒伏。7~8月份进入高温雨季,杂草滋生很快,应及时拔草,防止出现草荒。
       五、肥水管理
       黄秋葵吸肥力强,结果期又长,因此要保证充分的养分供应,除基肥外要多次追肥,本着“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的原则。每次每667m2开沟追施活性有机肥300kg或氮、磷、钾复合肥20kg,每隔15d左右追肥1次,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3~5次硼肥和磷、钾肥,可以用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加0.5%浓度的尿素混合喷施。
黄秋葵发芽期土壤湿度过大,易诱发苗立枯病。幼苗期需水量不大,但应避免土壤过分干旱,而延缓幼苗发育。开花结果期植株长势逐渐增强,其抗旱能力也相应增加。6~8月正值黄秋葵收获最盛期。过分干旱会降低植株长势和果实品质,所以应适当灌水。同时,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死苗。
       六、整枝摘叶
       主干结果,及时整去侧枝、侧芽,稀植时可每株留4~8条侧枝结果,其余整去。株高50~60cm时摘心,以提高前期产量;及时摘除下部老叶,一般底果下留2~3片叶即可,以利通风透光。
       七、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因生长旺盛抗病力强,很少发生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可在播种前或定植前2000倍敌克松或多菌灵500倍消毒土壤或灌根。发生蚜虫时用一遍净1000倍喷雾或菊酯类药防治。
       八、收获
       开花后7d可采收嫩荚,注意不要采收过迟,以荚鲜嫩、种子未老为商品标准,平均果重10~15g,采收期在100d左右,每株收果30~60个。及时剪去已老的果荚,以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


〔出处〕 摘自《中国果菜》2015.8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