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蒲山村如何“美容”


周勇军 李寒露

    

    
   

                   ——昔日贫困村,如今村美人脱贫


    12月24日,记者走访津市白衣镇蒲山村。这个美丽山村散落在丘陵之中,家家户户坪前屋后尽是鲜花和果树,给人的印象是洁净、清爽。这个山村是怎么变美的呢?


      因地制宜,扮靓山村


    蒲山村临近西毛里湖,属丘陵山区,人口不满1000人,耕地2000余亩。近年来,这个村按照“青瓦白墙”模式,对100余户危房进行了改造。按照“房前有花园,房后有果园”的标准,整村推进“生态庄园户”建设。目前,村里道路通畅率达100%,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实现了电网改造增容,完成了公路绿化、美化和亮化,整治了环境卫生,并有专职保洁员对村主干道进行保洁。


    走在蜿蜒的村道上,村支书李运贵告诉记者,前两年修村道时,一些水泥板没用,与其埋在地下,不如废物利用。于是村里通知有需求的村民,把这些水泥板运走,铺在自家庭院里或道路上。


    记者看到,在通往农户的小道上,村民们用水泥板拼成各种造型,再在道旁栽上菊花、桃花、美人蕉,别有一番风味。镇党委书记刘敏感慨:“到这个镇工作近2年了, 我是看着蒲山村从贫困村变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这个村在驻村工作组引导和支持下, 没有搞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修边’扮靓村子,既省了钱,又得到群众支持。”


    所谓“修边”,指在村道两边铺上卵石,再栽种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八月桂等。村民的菜园、果园,则用山上的竹子扎成篱笆或砌成空心花墙来修饰。在家家户户花园的周边,为防止水土流失,村民们将长在山丘里的野生麦冬挖回栽上。


     选准产业,鼓起钱袋


    过去蒲山村之所以贫困,是没有好的产业,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棉花、水稻。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穷则思变。2013年,经过土壤测试,蒲山村适合发展林果。于是村里决定引种“朗州水蜜柚”,并引进常德果林农业开发公司,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运作,分成比例为2∶2∶6。村民拿土地入股,不参与管理和销售,赢利可得六成。村委会主要是搞好服务,可从公司和合作社所得利润中,分别提取5%作集体收入。


    经2年努力,现在蒲山村利用庭院和山坡丘陵,种植蜜柚530亩,其中将原来的老橘树高位换头近100亩。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今年这批高位换头的蜜柚挂果虽然还不多,但由于是无公害种植,使用有机肥,生态防虫,蜜柚品质非常好,还没上市就被订购一空。


    离村部不远处,记者看到一个可放300吨蜜柚的保鲜库即将完工。村支书李运贵说,这个保鲜库建好后,村里还要建一个。明年蜜柚会大面积挂果,后年将进入丰产期。保守估算,明年570亩蜜柚每亩产1500公斤,市场价4元一公斤,总收入可达342万元。进入丰产期,村民人均年增收可达6000元。加上其他种养业,村民收入会比往年翻两番。


    蒲山村的变化,除选准产业外,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党组织牢牢掌握合作社发展方向,把党小组建在了合作社。在这个村采访,群众讲的最多的是村干部从“村官”变成了“服务员”。78岁的老支书李家清也竖起大拇指,对现在的村干部赞叹不已。


    前不久,津市市扶贫办对蒲山村脱贫进行了评估验收,得出的数据是,今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可突破9000元。

〔出处〕 湖南日报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