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蚯蚓用途广饲喂采收有技巧(中)


    

    
   
        (上接本刊2016年第6期)
        二、科学利用沼渣饲喂蚯蚓
        蚯蚓的蛋白质含量高并具有多种营养物质,它既是鸡、鸭、猪、鱼的良好饲料,也是人类的有益食品。蚯蚓粪能活化土壤,是高级园艺肥料。蚯蚓粪含腐殖酸高达11%~68%,可以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可使油菜、棉花增产10%以上。用蚯蚓作为饲料添加剂,肉鸡提早7~10天上市,产蛋率提高15%~30%。
        蚓床制作蚯蚓的养殖方式很多,有室内、室外养殖,室内有坑养、盆养和箱养;室外以坑养为主。根据农村现有条件,可采用室内地面养殖床和室外养殖床两种方式。室内地面要求为水泥地面和坚实的泥土面,房间要求通风透气,黑暗安静;室外应选择朝阳、地势稍高的地方,床下泥土要拍紧压实。夏季需搭简易凉棚遮阳防雨,在饵料上盖湿草,厚度10~15厘米,以避免水分大量挥发。
        饵料配制将从沼气池中捞出的沼渣沥干、摊开,让沼渣中的氨气和沼气逸出,然后将80%晾干的沼渣和20%的烂碎草、树叶及有机生活垃圾等拌匀上床堆放,其厚度为20~25厘米,湿度65%。
        蚓床管理蚯蚓生活的适宜温度是15~30℃,低于12℃就停止繁殖,超过35℃就有热死的危险。因此,高温季节应注意洒水降温,冬季注意覆盖,增温保暖。一年中,4~5月份是生长繁殖旺季。在适宜条件下,蚯蚓每隔7~8天产卵一次,每卵可孵出3~4条小蚓,幼蚓一般60~90天可成虫,4个月长成。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每月添料一次。要定期清理蚓粪并将蚯蚓分离出来,这是促进蚯蚓正常生长的重要环节。最好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因为混养可能造成成蚓自溶而影响产量。
        防止伤害蚯蚓的天敌很多,如水蛭、蟾蜍、蛇、鼠、鸟、蚁、螨等。养殖床(地)要遮光,切忌强光直射,不要随意翻动养殖床,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农药、工业废气(包括煤气)的污染。
        三、采收方式
        蚯蚓养到一定程度,除了一部分用于继续繁殖以外,其余采收用来饲养蜈蚣,饲养方法不同采收方法也不一样。
光照驱赶法此法适于室内饲养床、饲养箱和饲养池的采收。在饲养床内的蚯蚓,大部分达400~600毫克,每平方米密度达1.5~2.0万条的情况下,可以采收一部分,以免影响增殖。采收的方法可利用蚯蚓避光性,在光照下用刮粪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饲养床下层,并聚集成团。然后把蚯蚓置于孔径5毫米的大筐上,筐下放收集容器,在光照下,蚯蚓自动钻入筛下容器。蚯蚓外表黏附的粪粒和有机物,残留在筛上。
        红光夜捕法此法适于田问饲养蚯蚓的采收,利用蚯蚓夜间爬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点,携带红光或弱光的电筒,在田间捡收。
        诱捕法此法用在室内饲养床,也可以用于大田饲养蚯蚓的采收。采收前在旧饲料表面放一层蚯蚓爱吃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等,经2~3天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里,这时迅速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即可。
        在田间可选择蚯蚓喜爱吃的饲料,堆放在饲养槽附近,次日凌晨在饲料堆中收集蚯蚓。也可以沿饲养池或饲养池边缘挖1条深10厘米以下的小沟,沟的两端埋2个深约30厘米的陶瓷缸,或挖2个土坑,部分蚯蚓夜间沿沟槽爬行,进入瓷缸内或土坑中,黎明前即可收集。(未完待续)


〔出处〕 摘自《农民日报》 2016.5.25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