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夏勉

    

    

       2014年初春,在拍摄古村落期间,我们了解到娄底地区有几位年近90高龄的抗战老兵。在拍摄间隙,我们采访了现在居住在娄底市娄星区的杨杏村老人。
       1944年,19岁的他顶替刚新婚的二哥入伍,在国民党18军18师师部搜索连任侦察兵。1945年4月27日,日军占据洋溪河东岸一线高地。18师夜行军45里路三天三夜挺近前线,“当时一身美式装备,配卡宾枪,很是威风”。开拔前将士们都剃了光头,问为什么?答,“如果战场上负伤了便于包扎”。 
     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开拔那夜是凌晨两点,暴雨如注,唯一从家里携带的只有一把油纸伞,刚刚撑开就被长官一枪托捣烂丢弃在雨地,理由是“不能滋长军中士兵之娇气”。写下给家人的遗书,放在军装的贴身口袋。遗书上只有简短的交代,姓名,家庭住址,一旦在前线阵亡,他们的绝笔就会被战友用两分钱的邮票寄与家人。 
  18师抵达新化后在洋溪河西南布防,作为歼灭日军的主战场,并在羊牯岭设空军指挥所,用白布作标志指示飞机轰炸扫射的目标和距离,苦战三昼夜,歼敌900余人。日军全线崩溃,放弃了原定攻占芷江的作战计划。 
  杨杏村只是千千万万抗战老兵中的一位。烽火已然远去,唯其是亲历,方才生动真挚。 
  结束采访的时候,天又下起雨,是夜,微凉。在车上打了一下盹,有一瞬间,想起了麦克阿瑟将军在他那篇著名的演讲中留下的名言,“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