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姜振侠

    

    
   
       一、黑斑病
       1.症状。板蓝根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生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上多生轮纹,四周有褪绿晕圈,大小3~10毫米。湿度大时病斑正面长有黑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叶干枯脱落。
       2.发生规律。病原为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一直延续到10月,其中6、7、9月发病较重。高温多雨年份易流行。
       3.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注意清洁田园;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二、霜霉病
       1.症状。板蓝根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发病时,叶面上现边缘不明显的黄白色至黄色斑点,扩展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至不规则状,湿度大时叶背面病部产生灰白色霜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鞭毛菌亚门,称菘蓝霜霉。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通过雨水溅射到叶片上,引致初侵染和再侵染。雨日多,田间湿度大,利于该病发生蔓延。
       3.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注意清除田间枯枝落叶,轮作,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三、白锈病
       1.症状。板蓝根白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叶背出现隆起的、外表有光泽的白色脓疮状斑点。病斑约2~3毫米,脓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囊。脓疮斑在叶背零星分布,最后叶片枯死。
       2.发病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为白锈菌。以存在于土壤内病残组织上的卵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生长期病部长出的孢子囊随气流扩散,再次侵染,扩大危害。低温高湿有利发病。4月下旬至6月发生,危害时间较短。
       3.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减少越冬菌源;有条件实行轮作;雨后及时通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1∶1∶120),每隔7天1次,连续喷2~3次。
       四、根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根部。被害植株地下部侧根或细根首先发病,再蔓延主根;有时,主根根尖感病再延至主根受害。被害根部呈黑褐色,随后根系维管束自下而上呈褐色病变,向上蔓延可达茎及叶柄。以后,根的髓部发生湿腐,黑褐色,最后整个主根部分变成黑褐色的表皮壳。皮壳内呈乱麻状的木质化纤维。根部发病后,地上部分枝叶发生萎蔫,逐渐由外向内枯死。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镰刀菌。土壤带菌为重要侵染来源。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7月为盛期。田间湿度大和气温高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若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气温在20℃~25℃时,有利发病,高坡地发病轻。耕作不善及地下害虫为害,造成根系伤口,可促使病害感染,引起发病。
       3.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择土壤深厚的沙质壤土、地势略高、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并实行合理轮作;合理施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2)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药1次,连用2~3次;或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


〔出处〕 摘自《河北科技报》2016.2.16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