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读书剪报


胡成业 ()

    

    
〔关键词〕


  胡适说自己一生有三大喜好,即“读书、写作、交友”。晚年胡适在同别人谈起做学问,尤 其是做国学类学问的方法时说过:“每一部大书都摸过,以后知道要什么材料,才知道向什 么地方找。先要把自己这一行的各种类书、字典、辞典收购起来,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这是要紧的工作。像历代帝王的年代,汉武帝、武则天都有许多年号,从前都是硬记的。历 代帝王的年号,我可以记得百分之九十五六,哪一年号在哪一个世纪也要记住,我花了多少 的时间!”


欧阳修有“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功夫,胡适不少文字,很多也是在轮船上、火车上、 旅馆中做出来的。胡不归的《胡适之先生传》中说到胡适在北京家中的厕所马桶边总“放着 几 册书、一扎纸、一支笔”。据胡明先生研究:“胡适的《一日一首诗》书籍,就是他每日上 厕所时所选注的一首诗的结集”。胡适读书还总结了“四到”的方法,即“眼到、口到、心 到、手到”,通过“四到”,与自己的思想融汇、贯通、消化与吸收,作抄录、摘要和心得 扎记,使阅读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并强调读书要博,只有精而博的人,才能对自己、对社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于读书他概括了两名警语:“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胡适读书之多,早在 留美学习时,就得了一个“大书箱”的绰号。胡适在北大任教时,还认真引导青年学生,鼓 励青年努力自修读书,帮助组织读书会。当时绩溪在北京就读的青年学生,在他的影响下积 极参加读书会,其中就有胡适的侄子胡思永、章衣萍、章铁民等。


读报、集报、剪报与用报,是文人学者之优良传统。胡适14岁随二兄绍之赴上海读书6年, 他说:“我在上海六年,几乎没一天不看《时报》的。……我当时把《时报》上的许多小说 、诗话、笔记、长篇的专著都剪下来贴成小册子。若有一天的报纸遗失了,我心里便不快乐 ,总想设法把它补起来。”还说:“我是同《时报》做了六年好朋友的人,……我从十四岁 到十九岁的六年之中——一个人最重要最容易感化的时期——受了《时报》的许多好影响。 ”


胡适的读报、剪报、贴报与用报,可以说坚持了一辈子,1915年5月12日的《胡适留学日记 》中,就记载着欧美国家剪报行业的发展情形。他从在沪读书的少年时期,留美学习的青年 时期,成为北大教授,到晚年任职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都不忘读报、剪报、贴报。以 笔者据不完全的资料统计,“从1921-1922年的胡适日记中,就剪贴报资料80次之多”。胡 适 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读书时,政治教授山姆·奥兹,第一堂课开场就要求班上每个同学要订《 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纽约晚报》3家报纸,并阅读“摘要”写出读书报告。报 纸算是本课目的必要参考书,读书报告便是课堂作业。从少年就有读报兴趣的胡适,经过留 美的锻炼,兴趣更高、热情更浓,报纸成为他学习、学术、社交、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涉足国际风云,更关注祖国的时事。故在美学生中称胡适是“国内情形最熟悉的人”。


胡适晚年未刊行的手稿,由夫人江冬秀主持筹资,影印了十大册《胡适手稿》,也时有剪贴 的报纸资料。胡适“陈年的同学录、职员、通讯员,甚至电话簿等等,都有资料的作用。” 胡适的1922年7月7日日记中,附有12家报馆名录,它们是简报、法报、商务日报、平民日报 、山东时报、大民主报、益智报、齐美报、通俗白话报、大东日报、工商新报、群商日报。 1922年7月20日记:“《民国日报》只印2000多份”1922年10月10日记:“在山东有日本人 办的《济南日报》。”胡适的剪报为一个时代的报史资料的反映。胡适的剪报,主要是时事 追踪,是关系国事的轨迹,与他有关的事件的报道,是胡适生平、学术的一个重要记录。“ 有些剪报,他加有批语,或长或短,表明自己的看法。”梁实秋曾说:“最令我们惊的是, 除了(指胡适日记)私人记事以外,他每天剪报贴报,包括各种新闻在内,因此篇幅多得惊人 ,兼具时事资料的汇集,这是他的日记的特色,可说是空前的。”作为治学严谨、成效卓著 的胡适,真正达到了“剪报贵于恒,剪报贵于用”的原则精神。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