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北九个月作战的基本总结


彭德怀

    

    
   

 
(一九四八年一月十一日)
 


          一、九个月作战的一般总结 



  边区经过九个月的战争,部队争取了两个月休整。从消灭三十六师后,基本上改变了敌我形势。我们是怎样打胜敌人的?全边区一百五十万人口,到后来敌人将全部县城占去,只剩下约二十万人口了,养活这样多的军队,还解决了棉被棉衣(比胡宗南〔1〕解决得早),没有饿死人(虽然生活很苦)。这是由于人民的积极拥护,指战员的英勇,前后方同志的努力,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 
  当敌人进攻延安时,是六个整编师,另一个旅。最高时期是三十四个旅,二十余万人。而我野战军起初是二万一二千人。与敌人野战军为十比一,敌地方军与我地方军也是十比一。装备物资情况,当时我教导旅平均每支枪二十五至五十发子弹,三千多人。新四旅平均每支枪一二十发子弹,三千多人。二纵队开始二千二百人,后来到八千人,是一个主力,平均子弹三十发。一纵队就没有几颗于弹,只有手榴弹。部队的训练也比敌人差。至现在,我们部队将近壮大了两倍,共六万一千人。 
  敌人进攻延安,我军在延安以南抗击了五天,一纵队将敌人主力引响安塞、高桥方向,使敌发生错觉。果然,敌人以为我们在安塞、保安方向,集中五个旅向安塞扑了一个大空。而我主力则在青化砭,后将一纵队亦调到青化砭,一仗消灭了敌三十一旅旅部及一个团,得了俘虏补充,缴子弹三十几万发。当三十一旅进入我埋伏圈时,仅离我军阵地千把米,但他不知道,因为没有群众向他报告。打了三十一旅,敌知道了我们在东面,便将主力从安塞转向东,想把我们赶到黄河以东,乃扑向延川、延长,又扑了空。于是以为我们在清涧地区,又向清涧扑了一空。又以为我们在瓦窑堡、永坪地区,再次扑了空。而我们实际在蟋龙附近地区。当敌由瓦窑堡转至永坪,这时我们想消灭十二旅及刘戡总部,因为我们太急躁,故未打好。稍后,敌一三五旅由瓦窑堡南下,我们埋伏在羊马河(离瓦窑堡三十余里),一仗将其全歼。此一胜利提高了大家的胜利信心。有人向我说:“开始时说边区能打败敌人取得胜利,我不相信。羊马河一仗,我相信胜利是可能的了。” 
  此后敌人又以为我们向东转了,故以九个半旅赶到绥德,想把我们撵到黄河以东。就在此时,我们又打了蟠龙一次胜仗,歼敌正规军地方军共七千余人,解决了大问题,单衣、子弹、粮食都得了补充。为什么敌人总不知道我们的位置呢?这是群众问题。 
  打了蟋龙后休息了十三天,即打陇东。这里上下都犯了轻敌的错误。三路分兵,合水一仗我们伤亡一二千,三五九旅旅长负伤,打了一个消耗仗。环县战斗消灭了八十一师,缴获了六十万发子弹(这仅据已报告材料,大部还埋伏着)。此时敌人估计我们要出关中,结果我们打三边〔2〕,没有打到马家正规军。八月便打榆林,目的在将敌人拖到北面,以便陈赓〔3〕出兵黄河以南,打到秦川(可惜他停止于洛阳、潼关之间而未及时打到西安附近。若打到了潼关以西,则胡军从北面向南增援都来不及。后来迟了,胡宗南都部署好了)。敌人主力此时均集中于无定河沿岸,捉到我们掉队的伤员一问,都说我们到了河东。到八月二十日沙家店歼灭了三十六师。接着追击,岔口一仗,开始以为敌人只有一个旅,结果越打越多,打出来五个旅。二纵队又想一口吞,生怕敌人跑了,把敌人出路一堵,结果啃不动,只好放开一个缺口,让他跑掉。如果此次实行各个击破,则刘戡、董钊〔4〕3都可能活捉。 
  十月打了清涧后应该休整南下,但犯了一个错误,去打榆林。这时我们估计:马军不会怎样积极增援,胡军来不及;以后又没有多少机会来打;打开了又可以得很多东西。这样一想,便以为大概可如意而得。但事情往往不如你所算(此时二纵队不应撤到河东,如果二纵也参加,则此次马军亦可全部消灭人大军在沙漠地区,饭没得吃,下面叫苦,于是就不好下决心。但是在战术上说,两次榆林也都可打开。打了清涧后,有群众问我们,他说:“你们为什么北上打榆林,不去打延安呢?”这是群众的远见。 



          二、经过这几个月作战的几点认识 



  (一)指挥者对敌、我、民情及地形要熟悉。了解敌人的一般情形是容易的,了解其具体情形就不容易。了解我情也是一样。敌情、我情、地形是下决心的根据,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根据任务来下决心。譬如佯攻,是要使敌人迷惑,以为我是真攻,但是我们的部队不了解,常常是虚晃一枪,回马便走。这就明明告诉敌人,你是在佯攻。这就不会完成任务。 


  (二)要善于根据敌人之企图来诱惑敌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譬如敌人是希望我们过河东的,我们就将敌人引到榆林、米脂,以便陈赓出击。并在敌迷惑之中歼灭敌人。 


  (三)要善于各个击破敌人,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不要想一口吞。我们善于战役上的包围,而不善于战术上的包围,元大滩的经验就是如此。 


  (四)兵不要太大(就是说相当的大就可),只要齐心(榆林战役一个团长不齐心就没有打开);要练得好,用得法。 


 


  注 释 


  * 本文是彭德怀在陕北米脂召开的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1〕胡宗南,参见本书第231页〔3〕。 
  〔2〕三边指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地区。 
  〔3〕陈赓(一九○三——一九六一),湖南湘乡人。当时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4〕刘戡、董钊,参见本书第 226页〔5〕。

〔出处〕 《彭德怀军事文选》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