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土鸡到7~21周龄是育成期阶段。此时,土鸡仍生长迅速、发育旺盛。要充分发挥土鸡的生长、生产性能,必须做好以下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脱温饲养管理
    脱温时间,春雏一般在30~45日龄,夏雏和秋雏脱温时间较早,冬雏50~60日龄。即雏鸡约从第6周开始,应根据当地气温变化情况,训练脱温,先白天不给温,只在夜间给温,晴天不给温,阴天气温偏低时给温,然后逐渐减少每天给温次数,最后完全脱温。
    二、放养地的选择和棚舍的搭建
    放牧鸡的地方必须有采食的饲料资源,也就是昆虫、饲草、野菜、草籽等。也可以选择使用山地、坡地、林果地、农田、荒地、草场及草山、草坡、河湖滩涂和经济林地等地方,要求不是很严格。最好是地势平坦或者缓坡,背风向阳的地方。放牧饲养时,每667平方米土地可以饲养鸡200~300只。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轮换放牧,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搭建棚舍的技术要求不严格,尽量选择坐北朝南的地方,高度2m以上,跨度4~5m,能够做到避风、遮雨、遮蔽阳光照射,有利于防止鼠害即可。建筑材料可以因地制宜,简易板房,也可搭建塑料大棚。
    三、栖架
    放养土鸡有登高栖息的习性,需要设置栖架,栖架由数根栖木组成,栖木大小应视鸡舍内鸡数而定。每只鸡占有栖木长度因品种不同稍有差异,一般为17~20cm。整个栖架为阶梯状,前低后高,栖架离地面高度一般为50~70cm,最里边一根栖木距墙为30cm。每根栖木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30cm。每根栖木横断面为2.5cm×4 cm;上部表面应制成半圆形,以利于鸡趾抓住栖木。栖架应定期洗涤消毒,防止形成“粪钉”,影响鸡栖息或造成趾痛。
    四、训练鸡上栖架
    鸡群夜间回到舍后,为避免夜间鸡群归舍后挤压,受潮,受惊应调教鸡上栖架,应设置坡式上架或梯子引导鸡只上架,如果鸡不能自动上架,饲养员应在夜间把鸡抱上架,训导鸡只形成归舍后尽量全部上架的习惯。
    五、注意事项
    1、对放养地点进行检查
    查看围栏是否有漏洞,如有漏洞应及时进行修补,减少鼠害、蛇等天敌的侵袭造成鸡的损失,在放养地搭建固定式鸡舍或安置移动式鸡舍,以便鸡群在雨天和夜晚的歇息。在放养前,灭一次鼠,但应注意使用的药物,以免毒死鸡。
对鸡棚下地面进行平整、夯实,然后喷洒生石灰水等进行消毒。垫草要求无污染、无霉变、松软、干燥、吸水力强以及长短适宜,可选择锯末、刨花、谷壳和干树叶等。每100只鸡需要一个8kg的塑料饮水器。饲槽按每只鸡3cm采食宽度设置,也可选择塑料料桶。开始放养的一段时间内,鸡仍以采食饲料为主,以后逐步转为以觅食为主,所以应备足饲料。
    2、强化训练
    雏鸡在育雏期即进行调教训练,育雏期在投料时以口哨声或敲击声进行适应性训练。放养开始时强化调教训练,在放养初期, 饲养员边吹哨或敲盆边抛撒饲料, 让鸡跟随采食;傍晚,再采用相同的方法, 进行归巢训练,使鸡产生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性行为,通过适应性锻炼,让鸡群适应环境,放养时间根据鸡对放养环境的适应情况逐渐延长。
    3、公母鸡分群饲养
    一般土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有利于提高整齐度。
    4、适时放牧
    实行分区轮牧,将一定面积的草场划分为几个放牧小区,用1.5m高的尼龙网或篱笆相互分隔,每个小区内采用满天星队形放养。合理组织鸡群,强弱分群放养,每群以250~300只为好,鸡群不宜过大。一般根据山地草场类型和牧草的数量与质量而定,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草地250~300只。
    5、科学补饲
    鸡野外自由觅食的自然营养物质,远远不能满足鸡生长的需要。根据牧地青草生长及营养状况,给鸡群用料桶或食槽科学补饲,颗粒料可以直接撒在地面上补饲。第1~3周,早、中、晚各喂1次,3~4月龄开始早晚各1次。定时定量补饲饲料要根据不同的日龄段,使用全价颗粒料。补饲要定时定量,这样可增强鸡的条件反射。夏秋季可少补,春冬季可多补一些。喂料量随着鸡龄增加,30~60日龄每只鸡补精料25g左右,3~4月龄补30~35g,5~6月龄补40~45g,7~8月龄补50~55g,日补2次,早晨傍晚各1次。


〔出处〕 摘自《江西饲料》2015.3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