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精准扶贫 果树里种出小村致富样本


肖雪

    

    
   
      大围山镇金钟桥村村道上,村民邓映辉几乎每天都会开着车,沿着这条最近刚铺好的油砂路去看看村里的水果种植基地。
  
  邓映辉的房子就在路边上,白墙灰瓦,院子外种着桂花树,院子里有花坛,田里有十几亩水果和花木,一看就是个体面的农村之家。
  
  可是谁能想到,就在十年前,邓映辉还是个光脚种地,拖着板车走在泥巴路上讨生活的贫困农民。邓映辉自己也想不到,好日子来得这么快。
  
  变化是从2008年开始的。穷怕了的金钟桥村在一次扶贫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一棵果树开始找到出路。
  
  一个种田汉变身小老板
  
  “以前村级主干道都是一段水泥一段泥巴,组上道路更不用说了。”金钟桥村村支部书记刘章俊上任已经有8年,刚上任时,金钟桥村是个人均收入3000元的村子,连想把村级干道修好的钱都没有。
  
  村上基本没有产业,村民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像邓映辉一样守着一亩三分地种田,拿着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的收入。在邓映辉的回忆里,以前村上到处是泥巴路,下雨天拖车谷没有五六个人根本走不动。2009年,一个扶贫组进村了。在扶贫组的帮助下,金钟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压力一下小了许多。“主要是靠向上争取资金。”刘章俊说,道路、电力、水利、通讯等都在几年时间中逐渐改善了。
  
  但是,仅仅靠修路一个村子就能实现富裕吗?扶贫组不这么想,金钟桥村的村民也不这么想。“要发展,光靠别人帮是站不稳的,还得自己有东西。”刘章俊说,当时扶贫组建议村上发展水果产业,村干部理解,村民却并不信服。
  
  “村民都是很实在的,要眼见为实,看到别人做得好,才会跟着发展。”决定发展产业后,村上马上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一起外出考察学习。
  
  邓映辉就是其中的一员,看到了才知道好,回来之后邓映辉就放弃了种水稻的习惯,带头种上了花木和水果。从最开始的罗汉松、桂花树,到后来逐渐尝试桃子、枣子等水果。不久,邓映辉在特色种植上尝到了甜头,成了村上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之一。
  
  路修好了,改变的是村民生活的环境,果树种好了,才真正让村民钱包鼓了。邓映辉靠着种植果树,不仅买了车,还投资农庄成了村上唯一一家农庄的股东——如今,他已经从以前的种田农家汉,变成了“邓老板”。
  
  一个小组从外出型转为留守型
  
  “有了这批先发展起来的户子,大家的积极性就高多了。”刘章俊说,为了带动产业发展积极性,村上选村民小组组长都优先选愿意做事、会做事的人,“带着村民一起做。”
  
  先富起来的邓映辉就成了法文组的组长。法文组以前大部分人都选择外出打工,邓映辉家的变化让他们发现:在家发展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是要让村民看到变化,接着让村民知道怎么去变化。”担任组长的邓映辉,要为村民答疑解惑,分析谁家种什么合适,传递种植经验。
  
  为了让法文组和其他小组的发展方向有所区别,法文组还专门进行了几次大讨论,确定组上不仅要种水果,还要发展花木,形成自己小组的特色产业。就这样,随着加入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法文组的村民也逐渐摆脱了以往的贫困生活。
  
  法文组的陈君强就是在2010年看到组上的变化决定回乡发展的。陈君强说,当初外出打工也是不得已之选,“如果家里有好发展,谁会愿意单独去远方。”回乡之后他就跟着组上种起了水果和花木。
  
  曾有外出务工经验的陈君强非常注重投入,自从回乡后,每年赚的钱又投入到种植基地的发展中,现在家里已经有了十余亩水果和上百亩花木,产业越做越大。
  
  “现在要我走我都不会走了。”就在前两年,陈君强曾工作的企业以12万元的年薪邀请他重新回去上班,被陈君强婉言拒绝了,现在在他眼里,金钟桥村已经远比在外务工有吸引力。
  
  法文组也从最开始的大部分人外出务工,逐渐转变为现在仅三分之一人外出务工,组上不仅人气旺了起来,经济也变强了,去年过年时,组上一下就有七户人家购置了新车。
  
  一个村庄从落后地走向特色路
  
  在带动村民集体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金钟桥村除了发挥人的作用,还在2010年制定了产业扶持资金政策,“每种植一亩水果,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刘章俊说,有人带、有钱奖,这样的事情村民都愿意积极参加。
  
  但是产业发展并不是一劳永逸。水果种植逐渐成为整个大围山镇的主要产业,金钟桥村怎么保持自己的特色,成为了每个村民的思考题。
  
  从村组组织,到村民自发,每年金钟桥村村民都会外出学习,寻找新的品种。村上现在广泛种植的黄桃、冰糖枣等品种就是从外引进的。为了推广新品种,村上每年要组织数十场种植技术培训。
  
  新品种为金钟桥村带来了优势,例如冰糖枣,今年卖到了30块钱一斤,收成好的,一亩就可以产生上万元收入。
  
  刘章俊说,这些新品种让金钟桥村区别于大围山镇普遍的桃、李、梨等水果,水果采摘时间可以从6月份持续到10月份,比常规水果的采摘期多出了两个月。而多出的时间中,正好和“中秋”、“国庆”旅游热点重叠,收入的增加可想而知。
  
  “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上万元。”刘章俊说,曾经的贫困已经远去。就像多年前村上曾修的主干道,一半水泥一半泥巴,还负债了上百万。而今年11月,村上自筹上百万元,修建的长4.5公里、宽5.5米的新油砂路已经完工。
  
  一棵果树种出富裕,一条道路见证变化。接下来的金钟桥村还有很多想法,要继续开发特色产业,实现种养平衡,希望成立蔬菜种植、食品加工企业来发展集体经济,还计划沿大溪河进行沿河开发护理,逐步形成景观、发展旅游。有了之前的发展经验,金钟桥村的村民都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好。
  
  扶贫政策,以金融方式进行产业扶贫
  
  想要像金钟桥村这样以产业为支撑实现发展,明年可能会再添一份助力——明年,浏阳精准扶贫将以金融方式进行产业扶贫。
  
  按计划,浏阳将在2016年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和带动贫困农户共同致富的扶贫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投放金融产业扶贫贷款规模4000万元,今后每年新增贷款30%以上。
  
  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进行评级授信,凡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经评级授信后可获得1-5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扶贫经济组织落实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后,并与贫困农户签订帮扶协议,可获得贷款支持。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经济组织通过自身信用或产业订单为联结的扶贫户进行担保,由农商行扩大授信额度,引导扶贫对象参与金融产业扶贫。

〔出处〕 红网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