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情:向家砖屋与板仓老屋


文热心 黄柏强

    

    
   

    今年11月14日,是杨开慧烈士牺牲85周年。开慧烈士牺牲后,后事料理以外婆家——平江向家人为主。


    今年3月清明节时,毛泽东、杨开慧的孙子毛新宇携夫人刘滨、儿子毛东东、女儿甜懿等来到平江县的向家砖屋探亲。


    在乡里,有着“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的说法,意思是亲戚之间第一代很亲,第二代就比较疏了,到第三代时基本就没有什么来往了。可毛家与向家却是四代情谊不断,这当中有着比血缘关系更丰富的内涵。


    那是太爷爷的信


    2013年9月6日,毛新宇出席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的向自冶老人的追悼会。他说:“我一定要去向家砖屋看看!”向自冶是杨开慧六舅向明卿的女儿。新中国成立后,她随父亲来到北京,先后在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作为亲戚,毛岸青、邵华一家与向自冶一家来往密切。毛新宇到向家砖屋既是出于一种亲情,也是出于一种感动。


    今年清明节,毛新宇在板仓祭扫完亲人陵墓以后,如约来到8公里外的向家砖屋探亲。毛新宇此行引人注目,携夫人带着两个孩子。进到向家砖屋后,他一手牵着儿子东东,一手牵着女儿甜懿。4年前,这里改为杨开慧五舅向理卿长子向钧纪念馆。向钧烈士早年加入共产党,搞过农运、工运、军事,在好几个地方做过党的负责人,“关键时刻冲在前线”,牺牲时年仅22岁,被毛泽东称为“忠实的能干的同志”。


    向钧纪念馆馆长向弟良领着毛新宇一家参观,指着向家世系表讲解毛泽东、杨开慧与向钧故居亲人的关系。毛新宇对两个孩子说:“杨、向两家在大革命艰苦岁月中同舟共济,扶助你太爷爷(毛泽东)、太奶奶(杨开慧)。我爷爷奶奶(毛泽东与杨开慧)在这里生活过,奶奶的父母亲(杨昌济和向振熙)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岁月。东东、甜甜,你们的爷爷(毛岸青)、大伯爷爷(毛岸英)、叔爷爷(毛岸龙)也在这里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随着父母在展室中移动着脚步。


    展室墙上挂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给杨开慧六舅向明卿信的放大件。毛新宇叫儿子朗读信的内容,东东仔细地辨认着手写体,高声朗诵,不急不慢,字正腔圆,让人们暗暗称奇。


     他是“了不起的人物”


    陈列品中,湖南日报刊登的《刘思齐中秋还愿》等四篇文章,引起了毛新宇一行的兴趣。6岁的甜懿指着文章中刘思齐的照片,高兴地说:“爸爸、妈妈,这是姨奶奶!”毛新宇将孩子牵到身边,弯下身子对他们说:“这是写你大姨奶奶刘思齐访问向家砖屋的文章,她可是比我们先行一步了。”


    在杨昌济和向振熙当年的卧室,馆长告诉毛新宇一行:杨昌济的父母先后逝世后,外祖父派儿子向寿吾(即杨昌济的舅舅)将小昌济接回砖屋,让他在这里安心学习和稳定生活。此后,杨昌济在杨、向两家轮流居住,在接受杨家传统的儒学浸润的同时,也接受向家“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家训。


    杨昌济与向振熙成亲后,岳父向寿吾为让女婿安心求学,在各方面都予以关照。在杨昌济出国留学时,向寿吾又变卖微薄田产为女婿筹集费用,并全力照顾他的家小。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后,钦佩向寿吾的人品和学问,多次到砖屋看望、请教老人。向寿吾老人八十寿辰时,毛泽东送来寿幛,亲书“椿树常荣”;老人去世时,他送来祭幛,亲书“哲人其萎”,寄托自己对这位老人的哀思。听完介绍,毛新宇动情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太奶奶的父亲杨昌济先生是北大教授,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学贯中西,品德超人,他是你们太爷爷的好老师兼岳父!”


    “什么叫学贯中西?”甜懿好奇地发问。新宇没有立即作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东东,“东东,你能为妹妹解答吗?”东东不慌不忙、言简意赅地说:“我试试吧。学就是学问,贯就是贯通,中指的是中国,西说的是西方。总的意思是说,杨先生的学问贯穿了中国和西方的知识。”新宇满意地点了点头,但甜懿似懂非懂。新宇于是补充道:“杨昌济先生知识丰富,学问高深,他既懂得中国的知识,也懂得西方的知识。”这下,甜懿释然了。


     太奶奶抱的是你们爷爷


    两位老人卧室的对面的两间房,便是杨开慧和保姆陈玉英带岸英、岸青、岸龙居住的地方。走进房间,新宇和众人的脚步变得沉重起来。


    第一间房是杨开慧的卧室。望着墙上挂着的照片,没等馆长开口,毛新宇便对孩子们说:“这是你太奶奶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太奶奶身边站着的是你们大伯爷爷,太奶奶手中抱着的是你们的爷爷。”说到这里,他的眼睛红了,噙满了泪水。房间中的空气一下子似乎凝固起来。馆长见此情,赶忙接着讲解:这张照片是开慧烈士的表姐钟瑾怀冒着风险保存下来的。钟瑾怀的母亲是向振熙的姐姐向振恺。解放后,她亲自将照片交给了岸英。


    在这间房子里,绕不开的话题是开慧烈士的牺牲。馆长告诉毛新宇等说: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后,舅姨们都设法营救。开慧的六舅妈严嘉带女儿向自冶探监送物,秘密传递信息。开慧牺牲以后,向振恺和严嘉委托堂兄向澍霖和侄媳郑家娟(向定前的儿媳妇)收敛遗体,并设法和乡亲们一起将烈士遗体运回板仓安葬。七舅向定前出资派人和开慧的嫂子李崇德一道将岸英兄弟送往上海,再由党的地下组织进行妥善转移。


    新中国成立不久,五舅的第三个儿子向三立在毛岸英的陪同下,在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长谈数个小时。讲到开慧和砖屋的情况时,毛泽东叹息着说:“要是开慧在砖屋,就不会出事了!”听到这里,毛新宇插话说:“是的,要是奶奶在砖屋,真的不会出事。可她怕终究会连累亲人,于是离开了砖屋,回到板仓。结果就被范觐溪、何键之流抓捕、杀害。她死得壮烈!”

〔出处〕 湖南日报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