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地方志的史料价值——以民国《芜湖县志》为例


孙玉洁

    

    
   

地方志即方志,“它是以地域为单位(主要是行政区划),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方面的书籍。”1中国的地方志起源很早,至宋代初步定型。根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保存至今的宋至民国时期的方志,就有8000多种,11万卷。中国的地方志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拥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县志是“记载一县事迹的方志,今存地方志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是编纂省、府、州志必须采摭的资料,可说是地方志中的基本部分。”2县志的编写始于宋朝,明、清两朝最盛。全国各县大多都有县志, 民国《芜湖县志》是地方志中县志的一种,全志共六十卷,成于民国八年,由余谊密、鲍寔编纂。


 地方志的分类


地方志记载一地各方面的情况,可以说是一部综合性的地方百科全书。阅读一部地方志,并对其进行研究必须首先了解其基本分类。关于地方志的分类,有多种分法,现将其分别列出。第一种,基本分法为一统志,有省志、城市志、州志、郡志、府志、道志、厅志、县志、分县志、旗志。第二种专志,有关志、边关志、卫所志、山水志、海防志、岛屿志、乡镇志、乡村志、里志、寺庙志、书院志、自治保甲志、工厂志。第三种,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出现了新的专志,如煤炭工业志、石油工业志、轻工业志、建筑志、农业机械志、交通志、铁路志、民航志、邮电志、测绘志、城市建设志、对外贸易志、金融志等。3民国《芜湖县志》按照县志的一般分法将其分为地里志、建置志、学校志、武备志、赋税志、政事志、实业志、古迹志、庙祀志、职官志、名宦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杂识。4除上所列各志外,《芜湖县志》各志下还有更为具体的划分,以地里志为例,其下还可分为舆图、位置(星野附)、沿革、山水(江河湖港洲池塘渡)、市镇、街巷、乡铺、风俗(习惯附)、方言。从上可以看出划分的标准不同,具体程度不同,地方志有不同的分法。但总体来说,一部地方志可以将一地的各方面,如自然、社会情况全部包含在内。对一地进行研究,地方志的价值自是不言而喻。


 地方志的史料价值


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借其所包含的各志加以体现,现就以民国《芜湖县志》为例,通过具体分析其下各志来发掘其所蕴含的丰富史料价值。


第一,为了解一地基本的社会情况提供依据。“方州虽小,其所承奉而施布者。吏、户、礼、兵、刑、工,无所不备。是则所谓具体而微矣。”5可以说一部地方志无所不包,为了解一地的自然、社会状况提供了依据。古代一地方官到地方任职,了解地方基本情况最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参看一地的地方志。要了解芜湖地区的基本情况参看《芜湖县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芜湖县志》下的地里志可以帮助其了解芜湖的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赋税志可以帮助其了解芜湖的人口、田赋、税收等经济情况;职官志可以帮助其了解芜湖的行政人员、行政部门;学校志、选举志则可以助其了解芜湖文教方面的情况。


第二,透过地方志,反映一地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一地的社会变迁总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方可看出。对于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而言,透过地方志的字里行间能够折射一地区一时代的社会变迁。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将芜湖、宜昌、温州、北海四处辟为通商口岸,自此芜湖成为安徽最早开放的地区。通商口岸的开放,必定会对芜湖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商以来,各种工业进步甚速,迩来织布机坊多至七百余家。各种土布花样翻新,临近市镇多购用之,此外如藤木各器以及毛巾机鞋等尤为本埠工业出产,大宗他县均不能及也。”6“芜工人素檏拙,无他技巧而攻木攻革刮、摩抟埴之,工皆备然,不能为良,惟铁工为异于他县,居市塵治钢业者数十家。每日须工作不啻数百人。初锻熟铁于炉,徐以生铁下之。名曰餧铁,饱则鏷不入也。于是渣滓尽去,锤而条之,乃成钢,其工之上者,视火候无差忒,手而试其声曰,若者良若者楛。其良者擈之皆寸断,乃分别为记槁,束而授之客,走天下不訾也。工以此食于主人,倍其曹而恒秘其术。今按通商以后洋商以机炉炼出之钢输入,此业遂辍。”7从上述两段文字可以看出,通商口岸的开放一方面使芜湖原有的行业如炼钢业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用品的多样化也丰富了芜湖人的日常生活。这是芜湖通商后,社会生活发生明显变化的一个方面。


《芜湖县志》卷十二建置志·善堂记载:“妇婴医院系芜湖善会同人发起租赁甯渊观巷内楼房一座于本年四月初八日开办,内分妇幼内科、妇幼外科、产科、痘科、戒烟、妇女花柳病等门,延请西医女士二人驻院诊治,俟经费筹足择地建筑,增加病房,暨传习所成一完全医院,此特其嚆矢云。”8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843年的中美《望厦条约》中即有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的规定。随着外国侵略势力渐渐由沿海向内地渗入,最早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医院也渐渐传入内地。作为安徽省最早开放的地区,芜湖开设西医医院,接受西医治疗也为人们所接受,并将开设妇婴医院作为一种慈善事业,借以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儿童。还有“红十字分会由崔星门、谭明卿等创办。民国元年,在马路创立临时医院。二年秋,独立军起裕溪荻港,发生战事,乃组织掩护队在战地掩埋亡兵二百零九名。医愈伤兵一百四十八名,现事务所附设于皖江报馆。每居夏秋之交,开设临时医院,以三箇月为度,送诊给药贫民称便。”9妇婴医院和红十字会都属于慈善事业,中国古代虽然也有与此相类似的慈善机构,例如善堂,但二者的运作方式、 筹款方式、创办理念必定是不相同的。妇婴医院、红十字会作为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种变迁和进步。


此外还有“水龙局城厢一带设有十数处,均由各铺户捐赀购办,机器水龙并各种救火器具,遇有火患同时驰往营救,颇称踴躍。大概夫工由店铺摊派,所有犒赏担水等费亦由店铺公认,并立有救火联合会,遇有险难,公会给予抚卹,毫无吝惜云。”10这里所说的“水龙局”即今天的消防局,“机器水龙”即消防设备,但是与现在的消防部门各项经费由国家拨款不同,当时消防设备的购买、消防人员的配备以及抚恤金的发放都是由消防局附近的各铺主集资分摊,共同联合。各铺主共同集资、分摊费用这种方式不算新颖,但是水龙局、机器水龙则是近代社会才有, 也是芜湖社会生活发生变迁的一种体现。


第三,地方志反映的社会内容非常丰富。近年来的历史研究更多地将眼光投入社会史以及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地方志是一部地方性的百科全书,其所包含的社会内容非常丰富,这些丰富的社会内容主要体现在风俗一目中。从风俗这一目可以发掘出许多隐含的历史信息。根据《芜湖县志》记载:“西北乡妇女向不缠足,其力作与男子无异。春夏之交栽种秧苗,田中尽为妇子。秋冬则以稻草编成鞋薦等件入市售卖。似此男女并作宜乎,收入之丰。然西北乡贫瘠特甚,反不若东南乡之富饶。盖以女子勤而男子遂惰,且地近城市消耗甚多,不可不知其原,而亟起矫正也。”11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芜湖西北乡的女性没有缠足的传统,而且可以说与男性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农作方面的作用高于男性,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可是女性的辛勤劳动并没有换来家业的丰厚。究其缘由,一是女子太过勤劳而男子太过懒惰;二是西北乡临近城市,日常开支、家庭消费较高。城镇化或是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周围的市镇也随之发展,其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渐受城市的感染。这种发展使得“居人入市, 左右望皆家人需,莫不以为便。然甘服美食,日耗金钱,居人亦坐是敝。”12近城市化或城镇化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另一方面过甚的花费又使得不少家庭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入不敷出。


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往往是以往历史学者忽视的部分,但其所反映的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日常生活中最喜庆热闹的莫过于节日。“元旦黎明各于家庙前焚香燃烛,率子弟以次展拜,即蒸炮竹启前扉,视福德嚮以。瓣香遍谒诸神祠,谓之出行。洎归万以名纸一束分投诸亲知之。门有尊长欲致敬者,即升堂与主人击首称庆,主人陈椒磐欵曲而退,名曰贺新禧。如是者三日,既乃老幼相率拜谒先垅。”13“清明目人家皆插柳枝于门,是日相率上冢賷牲醴焚纸钱,致奠于草际,既祭植一纸标于冢上,名曰标记。有宗祠者,族人少长咸集,序昭穆次第拜跪成礼,祭毕餕餘无算,爵抵暮而罢,其既祭而辙行者或割肉于俎上,归以遗家人。”14“下元有司祭厲壇于北郊,迎城隍神,以主之俗曰神于此,时收厲鬼也。欢者亦众人皆墓祭,略如清明。冬至日晨起各焚香,家庙子姓为尊长,贺长至,其泛交不过遍贺也,仪节异。”15“如元旦,腊月廿三日设糖果于竈陘,焚香送灶散草,豆饲神马,云神于是日上天,白人间事也。继则姻亲家盛餽糕缚帚扫除壁尘。又择日昭黄冠书朱符,遍贴门户,杀鸡于户,限血流于前。主人随黄冠诣家庙及灶觚读祝版,率家人鸣钲执炬,周屋而敺,以除一嵗之眚。儺礼然名曰发檄,及日插冬青柏叶于户换门神春贴,然薪于盆,以相暖热室人,团圆举酒相庆。既则妇子诣尊长前再拜辞岁,率多通夕不寐,以守岁焉。”16如上所列是《芜湖县志》中关于元旦、清明、下元、冬至等节日的记载,从中既可知晓芜湖人是如何庆祝这些传统节日的,又可从中看出芜湖人的信仰、 崇拜,如祖先崇拜、城隍神崇拜、灶神崇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7中国人历来将祭祀一事看得尤为重要。不论是祭祀祖先还是鬼神都是隆重而庄严的。


婚礼、丧礼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借助文字的记载,一窥当时的具体情况。“婚礼纳采,女父母制壻履以女履置其中,命曰同偕。今聘礼除衣服、首饰外,城中用酥饼,乡间用餈糕。女家亦以雞子为答,然后分送诸亲友。嫁女之家至三日必以针黹诸物馈女,名为送三朝。新妇入门以繵袋藉地,今多用篾筛,令新人践之,不令著土,谓之传代。今新妇入门以红綵一疋,由新郎曳至新妇肩上,谓之牵红。是夕女家馈送茶果、灯烛谓之获房。大率次日受亲友庆贺,三日会亲云。又京师风俗有将迎粧娶亲、会亲,暨庆贺等事并归一日行之者,谓之小三天。芜湖官场客籍人亦间行之,非本俗也。”18这是关于芜湖婚俗情况的描写,从中既可看到嫁娶的完整过程,甚至包括一些细节,又能看到今昔的婚俗有所变化,以及本地婚俗受外来影响而有所改变。“新丧之家谓之守七,盖每七日延请僧诵度一次,夜间必有子孙宿于灵前也。今丧家出殡之夕,必赶煞一次, 约三四人手敲铁器燃鞭炮,沿途呐喊至空地而回,虽小儿夭伤亦然。城中几天虚夕,颇觉警扰人,亦恶之,然莫能禁。寻常出殡之夕必唱挽歌一夜,歌七言为秦雪梅游地府,故事、词甚俚俗,每唱击鼓五下以和之。”19这是《芜湖县志》中关于丧礼的描述,记载得非常详细, 从中既可看出以往如何举办丧礼,又可看出随时代的变化,丧礼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此外,还可看出普通人对于丧葬形式的态度,如其所述“颇觉警扰人,亦恶之,然莫能禁。”


如文已述,风俗一目反映的社会内容异常丰富,从中还可以发现一些社会陋习。据《芜湖县志》记载:“年老无子者,每欲为女招婿,以其婿所生之子一人为嗣孙。此种习惯实与现行律相抵触。”20这种婚姻方式称为“入赘”,即便是现在依然在一些地区存在。有人称之为陋习,有人称之为婚姻方式的一种,莫衷一是。此外,还有一种称为“捆妓”的陋习。“为人父母或夫者向妓馆借贷金钱,将妻女押与妓馆营业,约定营业年限,书立捆身字据,谓之捆妓,其年度有大年、 中年、小年之别,大年十六个月,中年十四个月,小年十二个月,在捆主家遇有疾病,愈后仍计日补工。如怀孕生产则须于产后补工三个月。”21“捆妓”无疑是一种严重的陋习,对女性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于其家庭而言也绝非幸事。


 结语


古代志书的作用有三:一为“资治”,即辅佐政治之用;二为“教化”,即宣传教育之用;三为“存史”,即保存历史资料之用。地方志的史料价值体现得更为广泛:为了解一地基本社会情况提供依据;反映一地一时代的社会变迁;蕴含的社会内容非常丰富等等。作为地方志中县志的一部,民国《芜湖县志》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方志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方志大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3


2]《中国方志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方志大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3


3]《中国方志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方志大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5]王云五,朱经农,编.章锡琛,注.文史通义﹒方志立三书议[M].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初版:157


6]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28


7]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一、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28


8]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十二(建置志·善堂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46


9]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十二(建置志·善堂六)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45


10]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十二(建置志·善堂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46


11]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一)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28


12]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28


13]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28


14]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29


15]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四)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29


16]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五)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30


17]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861


18]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五)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30


19]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五)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30


20]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31


21]余谊密,鲍寔,编纂.民国芜湖县志·卷八(地里志·风俗八)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31

〔出处〕 鸡西大学学报 2015年06期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