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增收致富路


    

    
   
       农民增收,最难是种粮农民增收。前几年,江西种粮大户春节前给农民发放百万元年终将的新闻一出,引出社会舆论哗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出社会的一种共识:种粮赚不到钱。事实果真如此吗?同样667平方米(1亩)地,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每年收入不过千八百元,但改种甜糯玉米论个卖,每667平方米地收入少则两三千元,多的能达到五六千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同样,普通小麦每500克1元多,还要看收购行情好不好,但植入“健康”理念的富硒小麦每500克售价5元依然供不应求。可见,种粮赚不赚钱,关键要看怎么种。
       此外,广大农民还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优势条件,制订适合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增收路。例如,两年前,新疆库尔勒哈拉苏农场果农曹金军购买了1.33公顷的香梨园开始种植香梨。刚刚接手的梨园居然连着两年遭遇了冻害,曹金军还没实现创收就要往地里贴钱。于是,他根据当地的情况发展林下养殖,通过在香梨园中放养麻雁,从而开辟出一条新的致富道路。而地处中国云贵高原边缘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年只能收获一季稻谷,产量很低,一直坚守传统农耕的当地农民还有部分生活贫困。于是,三江县政府积极鼓励农民传承侗族地区千百年来形成的“鱼稻共生”传统农耕模式,利用高山汩汩流出的清泉,引入梯田之中,喂养出鲜嫩肥美的禾花鱼,打造出“高山稻鱼”品牌的同时推动了当地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总之,换个办法种粮可以增收,抓优势、抓特色发展也可以增收。在探寻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农民最常用的就是“先看看人家怎么办”。秋收季节,各地观摩活动如火如荼,看产量高低,比品种好坏,算收入多寡,都是观摩的重要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规模大小、耕地肥瘦、水肥投入、销售渠道、市场定位各有不同,适合别人未必适合自己,只有把发展的理念学到手,才能找到自己的增收路。


〔出处〕 摘自《农村新技术》2014.11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