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农场:给农业带来什么“云”?


    

    
   
       农业是我国最大的传统产业,也是互联网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就在众多互联网巨头争抢城市大蛋糕的时候,一家名为云农场(www.ync365.com)的网上农资商城却扎根农村、深耕农业,上线一年来就覆盖了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新疆等10多个农业大省(自治区),受到农民兄弟的热捧。
       云农场,是如何啃农业这块硬骨头的?它给农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一、手机上网买农资成常态
       小麦返青、柳丝吐绿,曾子的故乡嘉祥县一派春意盎然。吃过早饭,梁宝寺镇曹铺村68岁的曹灵台来到位于村头的云农场村级服务站,找到站长曹留德:“小麦要追肥了,我不会用手机,你帮我买10袋‘农保姆’吧。”
“这个好说!”曹留德熟练地点开手机上的云农场网页:“你看,‘农保姆’在市场上一袋卖100元,我们只卖90元。我先用我的账户给你下单,明天化肥送到你家时再给现钱。”
     “我种着8亩地,以前都是开着电动车到镇上去买化肥,来回接近20里地,费时费工、多花钱不说,还怕买着假货!”曹灵台告诉记者,“去年春天曹留德开了云农场服务站,我就开始在这里买化肥。他的化肥都是从大厂家直接订购的,既便宜又保险。同样的地块、同样的化肥,我家的麦子一亩地比别人家的多打七八十斤!”
      “今年到镇上买农资的已经很少了。”曹留德一边刷着手机一边向记者介绍,“不光我们村,周边9个村的农民绝大部分都到我这里买化肥、种子、农药。会用手机的,我指导他们自己上网注册、购买;不会用手机的,就用我的账户下单。化肥头一天下单,第二天就能送到地头。去年我卖了800多吨,价格比市场上卖的每袋便宜20%—40%。今年才开春,我已经卖了300多吨,全年的目标是1500吨。”
       如今,云农场村镇服务站已经覆盖了嘉祥县90%以上的乡镇,上网买农资成为当地农民的常态。
       二、农业互联网要“接地气”
       云农场的创办人是山东圣丰种业集团董事长王书平,对“三农”有深切的理解:“农村和城市大不相同,农民和市民也很不一样,做农业互联网就要‘接地气’,在搞好网络开发的同时做好线下服务,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
在农村种田的多为中老年人,多数不会上网、不能熟练使用手机。针对这一难题,云农场首先建立村镇服务站,招募站长进行集中培训,教会他们熟练运用网购技巧,再指导、帮助农民在网上买农资。如今,云农场已建成了1.6万多个村镇服务站,通过这些服务站,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交通不便是发展农业互联网的第二个大难题。虽然县城的物流公司也不少,但愿意进村的却没有几个。为此,云农场开发了农村版的“滴滴打车”——“乡间货的”。
       负责人于辉带领的年轻团队一开始就想把这件事做得“高大上”,开发“滴滴打车”那样的软件。为了更方便农民安装,它们持续改进,更新软件版本,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装上了“乡间货的”软件。
同时,他们组建了一支“乡间货的”司机队伍,进村入户送快递。除了为云农场配送农资,这些名为“云骑士”的司机还承揽了京东、宅急送等10余家物流公司部分区域的快递业务。
       四通八达的“神经末梢”加上货真价实的农资,让云农场“青云直上”。自去年2月8日正式上线至今,云农场已有数百家知名农资企业、上千个农资品牌入驻上线,注册的用户超过100万,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网上农资商城。
三、云农场不仅是网上农资商城
      “云农场不仅仅是网上农资商城,更是农业互联网高科技综合服务平台。”王书平告诉记者,“我们在卖农资的同时还免费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力争让农民们农资买得便宜、种地轻松、农产品价格卖得高。”
       据云农场市场中心总经理孟艳辉介绍,通过开发网络平台,各种增值服务很受农民欢迎——联手银行推出小额贷款“云农宝”,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1亿多元;与农业部农机推广中心合作开设“农技通”,让全国的农业专家在网上指导农民种地;建立县级配肥站,请农业专家测土配方,为种植大户提供个性化的配肥服务;开设网上农产品交易平台“丰收       汇”,让农场主与下游采购商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让利于农民……
       “云农场不仅给我提供了低价优质的化肥,还帮我借到了低息贷款、聘请专家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丰收汇,我种的无花果鲜果直接销到了济宁的龙头餐饮业香港大厦——里外里一算账,一年就增收几十万元!”疃里镇狄家村的种植大户狄宣曾信心满满,“加入云农场一年来,我感觉到现代农业一定会成为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投身农业一定大有作为!”


〔出处〕 摘自《市场信息报》2015.4.17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